跳至正文

《要钱还是要生活》-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百度云百度网盘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推书222】(tuishu222),首页回复数字4312,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美) 维姬·罗宾 / (美) 乔·多明格斯

内容简介:

如果你现在手上有一个亿,那你还会不会继续工作?

如果你说“会”,说明你正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如果你说“不会”,说明你对这份工作早已厌倦。

我们在财务困境中挣扎的主要原因是:在学校里学习多年,却没有学到任何关于金钱方面的知识。其结果是,我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从来不学着让金钱为我们工作。

本书初版发行于1992年,作者在书中向读者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是要钱还是要生活?我们拼命工作,换来了我们真正想要的吗?人生中无比重要的40年,在工作和加班中度过,这样的生活质量能好吗?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理财书,因为它的出版,引发了如火如荼的FIRE(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运动,近年来在中国也掀起热潮。很多人开始践行书中的理论,根据书中提出的九个步骤,理清工作、财务与生活的关系。

收入不等于财富,从现在开始,反思你的消费观,学习使用结算表,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每年靠4%的理财收益,就能实现35岁前退休的愿望。让自己多掌握20年的生命,不再被压力巨大的工作束缚,摆脱职场和金钱的奴役,以自己热爱的方式去享受生活,去做真正喜欢的事情,重新找回自我。

作者简介:

(美) 维姬·罗宾,著名社会创新家、作家、演说家,发起过诸如“可持续西雅图”、“十天本地食物挑战”等社会活动。

(美) 乔·多明格斯,一名成功的华尔街财务分析师,因严格实践本书内容而在三十一岁时即退休。

试读

既令人悲哀又发人深省的是,英语中没有一个词可以描述生活在满足感曲线顶点的状态:拥有的始终充足而从无多余负累。这个词要描绘出对有形资源(时间、金钱、物质财产)的谨慎管理,还要描绘出对精神资源(创造力、智识、爱)的愉快扩展。遗憾的是,你不能用“我正在体验满足”或“我选择一种具有满足感的生活”来描述你因遵循本计划中的步骤而达到的既富裕又节俭的状态。

“简约”和“极简主义”这两个词概括出了无多余负累之特点,但也有些清苦的苦行僧意味。“收纳”技巧强化了追求快乐之愿望,但仍主要着眼于物品,而不是更深层次的时间、金钱和满足感等问题。“节俭”一词曾经堪当此任,但到了20世纪中叶,它变得像大萧条时代的祖父母一样让人感到古怪。

节俭是怎么失宠的?毕竟,它是一个不分时间和文化,亘古长存的理想,也是美国人性格的一块基石。在古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曾赞誉“中庸之道”。《圣经·旧约》(“不要给我贫穷,也不要给我富裕,给我足够的就好”)和耶稣的教导(“你们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钱”),都赞美物质简朴在丰富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在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个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亨利·大卫·梭罗、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团体(阿米什人、贵格会、胡特尔派、门诺会)都发扬了节俭美德——既是出于对地球的尊重,也是出于对触摸天堂的渴望。而且,建国大业需要我们大多数公民克勤克俭。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享有的财富是几个世纪的人节俭的结果。我们在前面说过,“更多就会更好”的消费文化是美国舞台上的新贵。节俭是我们的根基,是时候重新垂青这个词并付诸实践了。

我们来探讨一下“节俭”这个词,看看到底能不能把它作为实现满足感的关键。

节俭的乐趣

我们在字典里查了“frugal”(节俭)一词,发现它的解释是:“节约或以节约为标志,比如在金钱的花销或物质资源的使用上。”这个有用、实际、平平淡淡的词听起来颇有道理。它毫无财务自由人士所体验的“足够”的简洁和体面。再深入追究,词典告诉我们, frugal与frug (意思是“优点,美德”)、 frux (意思是“水果”或“价值”)和frui(意思是“享受或能够使用”)有相同的拉丁词根。这样就更明白了!节俭就是享受这样一个优势——你的每一分钟生命能量和你所能使用的每一样东西都很好地体现了价值。

这不只是有趣,它是变革性的。所谓节俭,就是享受我们所拥有的。如果你有10条裙子却还是觉得没裙子穿,那你恐怕就是一个强迫性购物狂——获取之快感比拥有和使用之愉悦更强烈。但如果你有10条裙子,而且多年来这10条裙子你一直都喜欢穿,那你就是节俭的。浪费不是指拥有的东西多,而是指未能享受它们。要衡量你在节俭方面是否成功,不必看你的吝啬程度,要看你对物质世界的享受程度。

享受物质世界?那不是物质主义吗?节俭的人不是反物质主义者吗?一切在于你的关注点。对物质主义者来说,世界存在就是为了被利用,而且往往是被用尽。此外,物质主义者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是他们拥有些什么或者别人如何看待他们拥有些什么,导致一个“更多会更好,永远都不够”的死循环。节俭的人则一定会从每样东西中得到充分的愉悦——无论是一株蒲公英还是一束玫瑰花,一粒草莓还是一顿大餐。物质主义者可能会在享用松饼早餐前一口气喝掉5个橘子榨出的果汁,而节俭的人也许会津津有味地品尝一个橘子,享受整粒果实的色彩与质感、剥皮时散发出的香气和滋出的汁水、每一个橘瓣的清澈透亮、橘瓣被咬开时弥漫于舌尖的酸甜……再把橘皮留着烘焙用。

节俭意味着从物品中得到愉悦的比例很高。如果你从每件物质财产中都得到一个单位的愉悦,那就是节俭。但是,如果你需要10件物品才能勉强感到一点愉悦,那你就错失了活着的意义。

西班牙语中有一个词包含了所有这些含义: aprovechar。它的意思就是对事物加以善用——无论是在海滩上度过阳光明媚的一天,还是把剩菜加工成一道新的美食。它从生活中充分获取价值,享受每一个时刻、每一件事物所能提供的一切美好。你可以aprovechar一顿简单的饭菜、一盒熟透的草莓或者一趟巴哈马海上旅行。aprovechar毫无小气意味,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词,充满了阳光与清香。要是fru gal听起来也这么让人心旷神怡就好了。

北美的“更多会更好,永远都不够”的心态不符合节俭的定义,并不仅仅是因为有多余,也是因为欠缺对我们已拥有东西的享受。北美人一直被称为物质主义者,但那是一种误称。我们所享受的往往并不是物质本身,而是它们所代表的东西:征服、地位、成功、成就、价值感乃至造物主的眷顾。一旦得到梦寐以求的房子、与地位相称的汽车或者完美的爱人,我们很少静下心来充分地享受,而会转身去追逐下一个梦寐以求之物。

从字典对frugal的定义中,我们能得出的另一个教训是要认识到,享受一样东西并不需要拥有它,只需要使用它就行了。如果我们在享受着某个物件,那么,不管是否拥有它,我们都是节俭的。就生活中的许多乐趣来说,使用某样东西比拥有它(并为其维护保养付出时间和精力)要强得多。可喜的是,现如今的年轻人似乎不像前几代人那么执着于拥有自己的物品。他们一方面收入有限,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渠道按需短期租用从电影到有声读物到汽车的一切东西,所以他们质疑占有物品的好处,而从共享经济中找到乐趣。

因此,节俭也是学会分享,把世界看成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他们的,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曾经预示着更大的自治权,现在却演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土地上的豪宅(Mc Mansion),每个人都是一个封建领主。如果我们想要什么东西(或者过去曾经想要,或者想象将来也许会想要),就觉得必须把它弄到一个疆域范围之内,这个疆域就叫“我的地盘”。我们没有认清的是,“我的地盘”外并不属于敌人,它属于“我们其余的人”。

虽然在字面上并不明确,但节俭并满足于拥有足够的东西,意味着其他人有更多的东西可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节俭既合乎实际,又合乎道德。共享资源意味着生活成本降低、可供每个人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范围扩大。共享资源——从割草机到汽车,到客房,到二手多余物(我们将这些多余物送到旧货商店或者在网上或当地交易群里转卖)——意味着我们必须从地球上提取、燃烧或短暂使用后扔掉的资源减少。通过共享,我们会使海洋里的塑料减少、垃圾场里的垃圾减少、无论什么地方的有毒物质都减少。从工具房到网上的二手物品出售或转送,再到把割草机或手推车借给邻居(邻居也许会送给你一块面包或帮你遛狗以示感谢),分享一点点财富会让赠予者和接受者的生活都变得更加丰富。

除了向他人赠予(以及他人向你赠予)能带来愉悦感之外,经常花时间进行交流、施以援手、慷慨相赠乃至哪怕只是耐心倾听都会让你产生社区归属感,而社区归属感是真正的宝藏。作为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可以踏踏实实地在有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节俭不是要当孤独寂寞的游骑兵,一切都自力更生,而是要你发现自己除了物质财富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给予、可以享受。事实上,财务依存是成功地从“更多就会更好”向“要适可而止”过渡的关键。

节俭是我们所追求的平衡。节俭是能够高效地从你所在的世界中收获幸福。节俭是恰当使用(发音正好与“正当”相近),也就是明智地管理金钱、时间、精力、空间和财产。童话里的金发姑娘对此做出了恰到好处的表述,她说“小碗里的粥不热不凉,刚刚好”。节俭就是这样——不多不少刚刚好,什么也没浪费,什么也没弃置不用。它好比一台干干净净的机器,线条流畅,完美无缺,简单却优雅。它就是那个神奇的词——“足够”,是满足感曲线的顶点,是充实完满、不断学习、乐于奉献的人生的起点。

在探索攒钱方法时,请牢记这一点。我们谈论的不是怎样吝啬小气、将就凑合,也不是一毛不拔、惜财如命,我们谈论的是创造性节俭,是从你消耗的第一个单位生命能量中获得最大限度满足感的一种生活方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