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推书222,看更多读书笔记,书摘和读后感。
【推书222】一个专业推荐各种书籍的公众号,推荐的这些书都绝对当得起你书架上的一席之地!总有些书是你一生中不想错过的!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读书笔记,《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书摘,《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读后感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韦伯写信给德军的实际指挥官鲁登道夫,要求他向协约国献上自己的头颅,挽回德国的荣誉。鲁登道夫当然不会就这样自杀了,但他同意和韦伯见面。结果两个人唇枪舌剑,辩论了好几个小时。
韦伯还常在报刊上发表政论文章,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亲身从军,参与建设和管理军队中的野战医院;在战后又加入德国的谈判使团,作为顾问参加了凡尔赛和会;还参与起草了一战之后德国的共和国宪法。
韦伯不是一个象牙塔中远离大众的学究,而是一位广泛介入公共生活、面向社会和现实的学者。他是百年前德国最大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是韦伯思想生涯的第一个特点。
不过,公共知识分子好像一般都特别忙,很难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学问。然而韦伯并不是这样。他在学术上的涉猎非常广泛,而且都卓有成就,被公认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是韦伯思想生涯的第二个特点。
韦伯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宗教、政治、哲学、历史,甚至还有音乐。他有一本书叫《音乐社会学》。这位20世纪初的德国人甚至还写了一本《儒教与道教》,探讨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可见他的视野之广阔。
然而这样一位大学问家,学术生涯却颇为短暂。韦伯25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30岁就成为正教授,令同辈学人望尘莫及。可惜4年之后,韦伯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离开了大学。有几年的时间,韦伯完全停止了学术工作,病情缓和后才恢复学术研究。又过了16年,到1918年,也就是一战结束的那一年,韦伯才正式重返大学。可回到大学才两年,韦伯就染上了当时肆虐欧洲的西班牙流感。1920年6月,刚满56岁的韦伯英年早逝。
在56年的生命中获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让人惊叹,也令人敬畏。我想起韦伯的墓志铭,那是来自《浮士德》的一句话:“我们将再也见不到他的同类,尘世的一切莫不如此。”这句话用在韦伯身上再恰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