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推书222,看更多读书笔记,书摘和读后感。
【推书222】一个专业推荐各种书籍的公众号,推荐的这些书都绝对当得起你书架上的一席之地!总有些书是你一生中不想错过的!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读书笔记,《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书摘,《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读后感
要认清从古到今的历史变化。你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大思想家都期望能讲通重大历史变迁的关键。
我想和你分享三个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来理解古今之变这件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婚姻。我们经常听人开玩笑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这也意味着,还是先要有爱情,然后才需要为它修一个“坟墓”。而且玩笑归玩笑,今天我们都知道,婚姻里不能完全没有感情。
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中世纪的法国有种“爱情法庭”,专门给贵族裁决恋爱纠纷。据说有过这么一条判决:一位贵族女性和爱人结婚以后,就可以开始找新的恋人了。因为婚姻中不存在爱情,结婚就意味着这两个人的恋爱关系结束了,可以开始新的恋爱了。
现在我们会觉得这很奇怪,但当时的观点是,婚姻的精神是责任,结婚是为了保护财产和家族延续,和爱情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人说,爱情会败坏这种严肃的责任。
恩格斯也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表示,资产阶级的婚姻在于稳定地保留财产和人口再生产。所以我们过去总说,结婚要门当户对。到了现代,虽然这些因素也很重要,但出现了一个新的、最关键的问题:我喜不喜欢,我愿不愿意。
以前我们如果喜欢一本书、一首乐曲、一个演员,总要说出些理由来;我们要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讲出一二三四,才能为人信服。现在简单多了,基本上说“我喜欢”三个字就已经足够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变得这么重要了呢?事实上,“我喜欢”变得如此重要,一方面包含着对个人的尊重。而对个人的尊重,则是个人解放的前提,是打破旧有等级体系的力量,是民主化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又会让我们困惑:无论多么伟大、崇高、优美的东西,现在只要一句“我不在乎”,好像就能否定它的价值。在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些话题只要你说“我喜欢”“我愿意”,对方似乎就无法反驳了。这种轻率的傲慢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做出选择的最高基准是主观意愿的话,“选择”就成了孤证。除了“我的意愿”,不存在任何同等有力的旁证。选择变得脆弱、变得不稳定。我们可能自己都无法坚信自己的选择。
于是,我们一方面处在解放的轻松与兴奋当中,另一方面又处在不确定的、没有把握的焦虑当中;一面习惯于“轻率的傲慢”,一面又常常感到惶恐和不安。
简而言之,过去我们更重视事物内在的客观价值,主观意见不能轻易动摇这种客观价值。而现在,个人主观赋予的价值变得极其重要,有时甚至能压倒其它一切标准。古今之变,这是其一。
**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思想实验1,我把它简化了一下。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他们开始争抢玩具中的一支笛子。如果要你来评断,你认为把笛子判给谁才算公正呢?
你可能会说,很简单,这堆玩具的主人是谁,笛子就属于谁。但是如果让亚里士多德来评判,你猜他会怎么说?他会说,谁把笛子吹得更好听,笛子就应该属于谁。
你会不会觉得亚里士多德好像跑题了:我们在讨论所有权,和好不好听有什么关系呢?
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跑题,这个答案来自他的哲学观点。他相信存在一套自然秩序,在这套秩序中,“万物都有自己的目的”。笛子作为乐器存在的目的,就是奏出优美的音乐,所以谁能更好地实现笛子的目的,谁就应当成为笛子的主人。这就是“正义”。
这种“正义”是指,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确定的意义。我们应该依照这个意义行事。而这个意义是自然给定的,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欧洲过去还有人说,贵族的血液是蓝色的,现在听上去很荒谬,但过去为什么会有人听信这么荒谬的说法呢?因为人们相信贵族的血统比平民更高贵,既然如此,血液的颜色不同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我们现代人不太相信什么自然给定的意义了,哪有什么“天生如此”的事情呢?我们现在相信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没错,我们抛弃了自然秩序这个神话,得到了自由。
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如果所有人都相信一个共同的神话,我们就有了关于好坏对错的共同标准。但失去了共同神话,无论是上帝也好,传统也好,天道也好,我们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在价值与价值之间很难区分高低优劣,每一种价值都有自己的道理,彼此冲突的观念,常常谁也说服不了谁。
共同的神话束缚了我们,却也让我们有了共同的准则。摆脱这个神话之后,我们有了自由,却又陷入混乱和茫然之中。
这就是古今之变的第二点,人们观念中的自然秩序被理性给打破了。
***
现在继续说第三个故事,它说的是新秩序。
现在假设有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刚好看到我们提到过的春运,这个外星人肯定要犯糊涂了。十几亿人跑几千公里,调动那么多社会资源,就为了专门去和人吃饭聊天打麻将放鞭炮,这些事平时不能做吗?外星人觉得很可笑,他不懂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你仔细想想,春节是传统文化,但春运不是。中国的历史有几千年了,春运也只是这几十年才有的。
春运之所以变成一种“新传统”,是因为现在太多人在外地工作,春节时会大规模返乡。而离开故乡到外地工作和生活,在以前是不自然的,有违传统的。
这种新传统的出现,是因为现代化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以前我们与熟人合作,这很自然。但后来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方法,大量劳动力被汇聚起来集中生产。于是有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开始聚集到城市中,和陌生人广泛地合作。
自然的秩序被打破了,我们建立起了理性的新秩序,这就是古今之变的第三点。
现代工商业因此而发展,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理性计算的逻辑会一直向前推进,导向一些我们不喜欢的后果,比如“工作996,生病ICU”,人变成了工业链条上可磨损的零件。
个人主观价值绝对提升,自然秩序被打破,理性秩序建立,这些都是古今之变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古今之变,就是自然变成了不自然。
这并不是说客观世界从自然变成了不自然,而是说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了。古代人相信有一个外在于人的自然秩序,这个秩序有它自身的目的和意义。但现在我们不再相信有什么上天注定的意义,我们相信意义是由人赋予的。
以上这三个故事呈现了古今之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