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十三邀》(全四辑)许知远-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百度云百度网盘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推书222】(tuishu222),首页回复数字4303,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副标题: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作者: 许知远

内容简介:

目录: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
《十三邀3:“我们都在给大问题做注脚”》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

关于成功,也关于失败的艺术,关于符号与表达,也关于偶像与浪潮,关于时代大问题,也关于另辟蹊径的小注脚,关于知识和审美,也关于个体的多种可能性。关于与过去的人和解,也关于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

关于史学大家许倬云谈论年轻人应该如何安顿身心、安顿自我,也关于人类学家项飚对我们生活中“附近”消失之后的理解与新的建议;关于功成名就后的艺术家,如何看待创造与失败、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也关于我们时代最知名的知识者如何谈论价值,寻求理解,提出问题……

《十三邀》,是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与我们时代中各行业、各领域内最具典型性的样本人物所展开的一场盛大对话。他们各自以独有的视角,在个体与时代、智性与审美、自我与世界、见识与创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共同对个体与时代做出的观察与思考,全面展示出我们时代最优秀的头脑与心灵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做出的追问和探索。通过《十三邀》,我们阅读到52段故事,体会52种人生,游历52种交错的时间与空间,遇见52种立场和价值,它不仅是一个访谈,更像是一种旅行。

与视频节目不同,图书版《十三邀》打破了1至4季的区隔,重新划分为艺术界、演艺界、人文知识分子、时代浪潮人物等四大领域,使得每个领域的意见、经验与心得更加具有模板作用,以不同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切片,进而带领读者在这些对话的碰撞中重新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也正因这样精彩的对话而变得魅力非凡。

试读

我们需要给自己画一条线,

画出该做还是不该做

许:现在你对旋律不再有太大的兴趣了吗?比起旋律更喜欢声音?

坂:处于中间。

许:现在对你来说声音意味着什么?

坂:没有,没有什么意义,声音就是声音。

许:那会有什么感受或者心情吗?

坂:我不知道,心情是你们的,我只是在发出声音。我想要听到永恒。

许:永恒对你来说很重要?

坂:我们会腐烂,会死亡。

许:所以永恒就是违背死亡?

坂:是违背生命。生命总是有期限的。它会变。我们出生、死亡,一直都在变。

许:所以你是两者的结合。虽然经常在变,但却想要永恒。坂:对,两种不同的姿态。

许:这一次到北京,北京的声音跟你印象中有什么变化?

坂:是完全不同的声音。有汽车的声音,施工的声音,城市的声音。这一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声音可能是最后一个晚上在一个酒吧里,中国音乐家们为我演奏的音乐,它是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的结合。

我很喜欢懂一点儿传统音乐的音乐家,很喜欢中国的传统音乐家以不同的方式和现代音乐家一起演奏,这跟纯粹的传统音乐又不太一样。在日本也有很多这样的音乐家。但我有点担心那些日本音乐家所做的事情有点过于西方化了。他们演奏的音阶过于西方化,不是日本传统的风格,我认为这样不好。

许:你会认为自己也过于西方化吗?

坂:我不担心,尽管在西方人眼里我是一个亚洲人,因为我的皮肤和容貌都是亚洲人。虽然我的国籍是日本,但我的音乐并不那么日本。

我总是举一个例子,与布莱恩·伊诺20的音乐相比,我的音乐更西方化,有一个类似旋律以及和声这样的西方声乐基础在里头。反之布莱恩·伊诺的音乐通常没有旋律,没有特定的和声结构和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音乐就是亚洲的或者是其他什么。他的音乐就是属于他自己的。

所以,我的音乐也不是日本音乐,而是我自己的音乐。当然作为一个日本人,我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亚洲文化的影响,但我基本上是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中长大的。后来我也开始学习其他类型的音乐,非洲、亚洲,包括印度音乐,等等。所以把某些人或某些音乐定义为一个类型并不是那么简单,日本人、亚洲人,或西方人其实都没那么容易定义。

许:从日本明治时代开始,人们就讨论很多东西方之间的矛盾,这种现象现在好像还存在着。

坂:对,明治时代是很强烈的。

许:在1990年搬到纽约的时候,你有想过要逃避这种日本的传统或者逃离日本社会吗?

坂:没有,那些对我并不是什么问题。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搬到纽约感觉是很浪漫的,也许很多人会想象我来到纽约以后,会为了爵士乐、音乐剧、地下音乐、嘻哈之类的音乐场景兴奋不已,但其实我完全没有感觉到那种兴奋。搬到这里只是为了一个很务实的理由,因为在八十年代之后,我在国外的工作越来越多,经常需要去纽约、伦敦或巴黎等各地工作。每次回日本都要花很长时间,身体很疲倦。所以我决定必须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住在纽约,可以轻松地去往洛杉矶、伦敦,或者巴黎,路上只需要六个小时。所以这是我搬来的理由,并不浪漫,而是为了实际需求。

许:当时离开日本去往世界各地的时候,你有没有重新发现你的国家或者文化根源?

坂:会的,这会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我更加清楚地看到日本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我比从前更加尊重日本的传统文化,因为它真的很独特。

我喜欢能乐堂,能乐是六百年前发展过来的,它很难理解,即使对我来说也很难理解。对我来说,其中的音乐和戏剧的东西很神秘,但又令我特别感兴趣,因为和其他音乐相比,它既奇妙又独特。

许:你感受到社会风气的巨大变化了吗?在1980年,昭和时代显得富裕和繁荣,但当泡沫破灭,平成时代变得非常黯淡。如何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个变化?

坂:我肯定是一个昭和时代的男孩。现在平成时代也快要结束了,新的年号马上要开始。有时候我会有疑问,平成时代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也想不到。平成时代的我基本上都住在纽约,并不在日本。我跟它没有交集,而总感觉我还是活在昭和时代。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六十年代,我的日本背景应该是停留在六十年代了。在那个时候,戏剧、电影、音乐,还有文学都产生了戏剧性和改革性的变化。1960年我大概是八岁,1970年我已经十八岁,活跃在政治和文化活动中。高中的时候,我看了这辈子最多的电影,好像一周能看五部或更多,有时候一天就要看两三部电影。也是高中时代,我开始听爵士乐,去爵士乐俱乐部,渴望听到所有最新的现代音乐。我觉得自己在那个年代很幸运,所以平成时代对我来说不重要。

许知远:在你三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很成功的年轻作曲家,而且非常英俊。那个时候的坂本龙一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在1990年遇见坂本龙一,可以和他成为朋友吗?

坂:他当时非常自私,认为自己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他当时只在意自己,我们不可能做朋友,我不喜欢那时候的他。

许:你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吗?

坂:十几岁那个时候比较好。但当他获得一点点成功后,他变得非常傲慢。

许:你什么时候第一次尝到成功的滋味,二十多岁?或者第一次感觉自己有了点名气,会被人认出来了,是在什么时候?

坂:在YMO发行第二张专辑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一张专辑销量并不大,只卖了两千张,非常少,第二张专辑突然就卖到了一百万张,导致我那天晚上不能走在街上,因为每个人都在叫“坂本龙一!坂本龙一!”我不喜欢在街头上被叫名字。

我希望自己是匿名的,我从十几岁开始就喜欢成为匿名者。当有一天几乎每个人都在街上认出我的时候,我有十个月的时间都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我基本上就让自己宅在家里,不出门了,并且觉得糟糕。

许:但是这很奇怪,很多年轻的艺术家都想成名,想要被关注。为什么你不想呢?和你的家庭背景有关系吗?

坂:是我的本性,也许受我父亲的影响。他就像个文化人,因为他是个很认真的图书编辑。也因为他来自九州,一个南方的岛屿,非常保守,像是一个古老的、旧风格的日本。他就像一个旧风格的日本男人,非常……怎么说呢,坚定的一个人。

许:非常坚定的,有点像武士。

坂:有点武士的精神,追求名望是反武士的,武士是匿名的,在某种程度上武士受到禅道的影响。当然,在日本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禅道精神,例如茶道,到处可见,至今也是。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对我影响很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