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推书222】(tuishu222),首页回复数字4253,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里克·汉森
副标题:脑科学新知带给我们平静、自信、满足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历史上更富裕的社会,反而不幸福?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时刻留意潜在的风险或损失?
为什么你正承受着压力,你的大脑会变得对坏消息非常敏感?
……
里克•汉森博士融合脑神经科学、积极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的跨界研究,尤其是自我导向型神经可塑性(self-directed neuroplasticity)的研究和实证表明:你所关注的东西便是你大脑的塑造者。如果你持续地让思维驻留于一些好的、积极的事件和体验,比如开心的感觉、身体上的愉悦、良好的品质等等,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就会被塑造成既坚定有力、复原性强,又积极乐观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不是一夜之间进化而成的,它的容量和倾向性是历经数亿年才得以形成的。人类获得幸福、应对变化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内心力量,是基于大脑构造建立起来的。但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大脑进化出了一种消极偏见:随时寻找危险因素,做出激烈的反应并迅速将这种体验储存在神经结构中。消极体验激活大脑,令其吸收负能量,进而更容易对焦虑、沮丧和失望等的负面情绪产生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你可以通过拥有、丰富、吸收和联系,内化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体验,来塑造你快乐的大脑,让你变得更加有安全感、满足感和联结感,收获平静、自信和满足。
作者简介
里克•汉森(Rick Hanson)
美国知名神经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博士,自我导向型神经可塑性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至善科学中心高级研究员。
汉森博士从1974年开始冥想,并在世界上多个冥想中心任教。他曾担任灵岩冥想中心董事达九年。他曾多次受邀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演讲。
他还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其中《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曾以25种语言出版,本书英文版自2013年10月出版以来已被译为14种语言。
试读
体验依赖型的神经可塑性
大脑是一个会学习的器官,它可以随着你的体验而发生改变。有一个事实至今让我着迷不已,那就是我们所反复感觉、感受、追求和思考的一切正在塑造着我们的神经结构,缓慢,但确定无疑。就在你阅读这段文字时,在你脑壳里那个小小的豆腐状组织所蕴含的1万亿支持细胞当中,有800亿~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正在一个由0.5千兆个突触(synapse)组成的神经网络中互相传递着信号。这个迅速而复杂、活力巨大到不可思议的神经活动一刻不停地改变着我们的大脑。活跃的突触会变得更加敏锐,不出几分钟,新的突触便会出现,由于大脑内繁忙的区域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葡萄糖来开展工作,因此大脑获得了更多的供血。神经元内的遗传因子此消彼长。与此同时,那些不怎么活跃的突触逐渐萎缩消失,这一过程有时也被称为神经界的达尔文主义:忙者生存。
所有的精神活动(无论是视力还是声音,思考还是感觉,意识还是潜意识),都是以潜在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很多精神活动(也就是神经活动)在经过大脑时就像蜻蜓点水,不会给大脑留下延续性的影响。但是一些强烈的、持久的或反复出现的精神活动,尤其是意识领域的,会给我们的神经结构留下持久的印记,就像汹涌的水流重塑河床一样。用神经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同步发射的神经元,会串联在一起,[1]使精神状态转变成神经特质。日复一日,你的思维渐渐塑造了你的大脑。
这就是科学家所谓的体验依赖型神经可塑性(experience-dependent neuroplasticity),堪称当今的热门研究领域。举例来说,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能够记住城市各个角落的意大利面馆的位置,他们大脑的海马体神经层比较厚,这一区域能够帮助人们形成视觉–空间记忆,司机们经常使用这一区域,使其长出了新的组织,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意念冥想师大脑中有三个区域的灰质比较多(即大脑皮层比较厚),分别是:位于前额后面,负责控制注意力的前额叶灰质区;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内在协调和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脑岛[2](insula)区;海马体。体验和经历不仅会使你的大脑生出新的突触——当然单此一项就非常了不起,还能以某种方式深入到你的基因当中(进入神经元细胞内的DNA螺旋分子结构当中的原子带当中),进而改变其运行方式。举例来说,如果你定期进行放松训练,那么这种行为将使你体内一些能够缓解紧张反应的基因活动更加频繁,从而增强你的适应和复原能力。
[1] 即赫布法则。1949 年,被称为“神经网络之父”的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提出,两个神经细胞交流越多,它们连接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译者注
[2] 脑岛也叫岛叶,或赖尔氏岛。——译者注
改进你的大脑
如果我们不去理会上述这些充满着术语的研究,便会发现一个简单的事实:体验的作用非同一般。不仅仅因为当下它们带给你的感觉,更因为它们在你的大脑中留下了持久的痕迹。这些体验,不管是幸福、担忧、爱还是焦虑,都会给你的神经网络带来真实的变化。这种神经系统的结构的创建过程,会在持续不断的体验(尤其是那些处于人的意识的重要位置的体验)的影响下得到加强。人的注意力就像一架组合了探照灯的吸尘器,它先是照亮其着陆点,然后将其吸入你的大脑——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有句老话说,物质决定意识,思维由其赖以依存的东西形成。根据上述有关依赖型神经可塑性的内容,这句话换个更现代的说法就是,大脑由思维所依存的东西塑造。如果你总是让思维停留在自我批判、焦虑、抱怨他人、伤害和压力之上,那么你的大脑就会被塑造得更容易对焦虑和沮丧的情绪产生反应,你的目光会局限于各种威胁和损失,你会倾向于感到愤怒、悲伤和内疚;如果你持续地让思维驻留于一些好的、积极的事件和情况(比如别人对你非常和气,你现在有一处容身之所),令人开心的感觉,你确定已经完成的事情,身体上的愉悦以及你良好的品质等,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就会被塑造成别的样子——有力且复原性强,有基于现实的乐观主义展望以及积极的情绪和价值观。回顾一下过去的这两个星期,你的思维都在哪些地方驻留过呢?
实际上,你所关注的东西(你的思维驻留之处)便是你大脑的塑造者。有些事情很自然地就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比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身体上的疼痛,或某项十分令人焦虑之事。总体来说,你对思维驻留之处的选择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延长甚至创造体验来更好地塑造你的大脑。
从第4章开始,我将详细告诉你具体的做法。当然,你现在就可以随时开始内化积极体验。内化某个积极体验的过程,归根结底只有四个字:拥有,享受。你将亲眼见证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