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2689,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总目录
《原则:极简孟子》
《精进:极简论语》
《得到:极简老子》
《个性:极简庄子》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可以喜欢他肯定他就是好,他身上确有人们肯定的好处就可以相信了。各种好处他都很充实饱满那就是美,不但充实而且光辉四射,那就是伟大,伟大于教化于各个方面那就是圣人,圣明到了超人的难以知晓的程度了就是神圣。
要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大匠大师不会因为其他工匠的拙笨而改变或者废弃自己的尺度,名射手不会因为其他射箭人的拙劣而降低拉弓的标准。
有的时候意欲务实,自然要放低身段,增加主张道理的可操作性、亲和性;有的时候则必须强调理想,高标准严要求,就高不就低,不迁就别人,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试读
做人的根本原则
人应该有个人样儿
俗话说,人应该有个人样儿,说的就是形式与内涵的一致。人有了五官四肢、体形体貌,而不是浑身长毛、四条腿爬行的兽貌,这是人的光荣与骄傲,人的表现应该符合这个物种的形与貌。真正体现了人形、人色、人容、人貌,也就是涵养与培育了人的善良的天性。
可惜的是有那么一些空有人形、人色、人貌的人,虽有人形,却只有蛇蝎虎狼之性。
* * *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形体举止与容貌气色,是天性所生成的,但是只有圣人才能真正体现出(无愧于)他的天性生成的形与貌。
《尽心章句上》
人与禽兽的区别
人一旦丧失自身的人文特质,也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
品德高尚的人善于保持保护自身的人文特质,例如他们也有食色物欲,但他们同时注意仁义之道的原则与礼法规矩。小人则不然,见利忘义、见色忘礼、见权忘仁,极易流于动物性本能,于是恶德泛滥、恶人横行、恶俗席卷、礼崩乐坏。而这一切,有时往往在于一念之间。
保持自己的人文特质,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 *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人与禽兽的区别其实并没有太多。
《离娄章句下》
良知是做人的底线
人无须学习训练就具有的能力叫作良能,无须思考就能懂得的知识叫作良知。直到今天,良知良能的用语仍然有巨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感动人心的力量。它独特的魅力在于诉诸人心,而且是诉诸常识、常情、常理。
今天人们所说的良知良能,它们表述的往往是最少争议的人类品德与认知底线,或者称之为普适价值。例如种族灭绝、大规模屠杀平民、酷刑体罚,如果我们说这些是违背今天人类的良知良能的,重点不在于是否生而得之知之,而在于它们违背了作为人的底线。
* *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无须学习训练就具有的能力叫作良能;无须思考就能懂得的知识叫作良知。
《尽心章句上》
珍惜自己的德行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贵之处,只是人们不肯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精神的高贵,而不是显贵、权贵、大款。自己的德行的充实,不需要依仗权力与金钱,也不需要依赖权贵的承认。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此语简明而又振聋发聩,令人眼睛一亮。问题在于太多的蠢人、陋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高尚与宝贵处,却艳羡于他人的暴发户式、浅薄空洞式、装腔作势式、小人得志式、因人成事式的所谓“成功”,太可悲,也太丑陋了。
* * *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贵之处,然而人们常常是不肯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的。
《告子章句上》
升华固有的品质
同情怜悯心、羞耻惭愧心、恭敬佩服心、是非辨别心,这是人人都有的。
这些朴素的情感加以升华,同情心就变成了仁,羞耻心就变成了义,恭敬心就变成了礼,是非心就变成了智。可见这些品质都是原生的品质,不是外部世界加到人身上的,而是人们所固有的。
一切高尚的品行,都是人类原有朴素情感的升华。
* *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同情怜悯心是人人都有的,羞耻惭愧心是人人都有的,恭敬佩服心是人人都有的,是非辨别心是人人都有的。
《告子章句上》
强调人性的作用
人性中有生理的要求,所谓“食色,性也”,但它们只可以强调为命,即生命与命运这一面,而不宜强调它们也是人性,即人的自然禀赋、人的追求与需要、人的良知良能。
仁义礼智、天道这些精神的特色与走向,同样也是生命、命运的表现,但应该强调的不是生命与命运,而是人性。强调人性的精神道德层面,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
* * *
“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这是命运的赐予,但也要靠人性的发育才能具备。圣人对于这些道德的标尺,就不强调它们为命运所决定的(偶然性相对性)一面。
《尽心章句下》
机遇存于秉性之中
安身立命,求诸神佛吗?求诸天地吗?求诸际遇吗?求诸法术吗?不,还是求诸人心、人性、良知、良能,修身以俟之吧。
由此可见,安身立命之道是求诸内心,求诸秉性,相信上天给予的机遇恰恰就存在于秉性天良之中,这样想,比仅仅匍匐崇拜神佛,却不免感觉够不着摸不到,要更亲切、更深刻,也更警醒。
* * *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不论寿命长短、年龄幼长,都能一以贯之地如是做、修为自身、等待天道赐予的可能而有所作为,这也就能够安身立命了。
《尽心章句上》
让道德品质融入自身
品德高尚之人所具有的秉性,即使大行其道,也无所增益扩大;即使穷困局促,也无所损伤、委顿,因为它是已经确定了的自己的分量定额。
这种秉性更是已经成了自然人性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与生俱来不受损伤、不受抬举、不被扩张、不受外物的折腾的。
我们要做到把道德品质胸怀生理化、生命化、身体化,让它们成为自己身体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 * *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具有的秉性,即使大行其道,也无所增益扩大;即使穷困局促,也无所损伤、委顿,因为它是已经确定了的自己的分量定额。
《尽心章句上》
善良能够滋养人
人们常常从历史上发现,历史的角力关头,善良成为无能的遮羞布,而胜者靠的是“恶向胆边生”“算你狠”“先下手为强”“不为铁锤,便为铁砧”(最后一句话出自季米特洛夫在“国会纵火案”审判中为自己所做的辩护词)。
但同时人们会发现,仅仅靠强悍和暴力无法成功久远,无法长治久安,马上可以得天下,却治不了天下。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必须面对强悍争胜的现实,承认善良未必能服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善良的确能够滋养人。做不到让别人心服口服,或许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却无法取得长久的成功。
* * *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靠善心来征服他人的,是征服不了谁的;靠善来培育人、滋养人,然后顺着这个路子,才能让天下服膺。
《离娄章句下》
善的力量滔滔不绝
听闻善德美好的言语,目睹善德美好的行事,你就会感觉到善的力量,进而行德行善求善,这力量就像决堤的江水,势不可当。
今天的人们似乎越来越看到恶的力量了,暴力、武器、阴谋、骗局……无不令人胆寒。可是这里相信的、提倡的却是善的力量,滔滔不绝,令人感动。
* * *
“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听到了一些善德美好的言语,看到了一些善德美好的行事,于是善的力量推动着他行德行善求善,像江河之水冲决了阻挡,汹涌澎湃,势不可当。
《尽心章句上》
细心呵护自己的心性
人要时刻关心对自己的良善美好心性的培育涵养,不可粗心大意,不可有所戕害。
良心和善念,也是和草木花卉一样,时时刻刻需要浇灌修剪、精心照料的,我们要像呵护草木花卉一样照料我们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