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2644,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本书特色
是谁摧毁了地球及人类的上一次文明?
惊人的书面文献证明了一系列发生在史前的世界大战。
以30种语言畅销25周年的*新修订版。
内容简介
◎ 为什么地球的历史如同一本一章接着一章描述战争的书籍?
◎ 人类天生就是战士吗?或者是众神教会了人类如何作战?
◎ 外星战神是否应该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故负责?
◎ 地球上的战争是开始于天空、然后在地球上延续的吗?
◎ 天相的变化会不会真的决定地球上人类的未来?
几千年前,地球是一个战场。正是那些诸神借以提高自己权力和威望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激烈的战斗使生命更早地在另一个星球上出现。
《众神与人类的战争》继续其伟大的进程,为我们展开了诸神统治地球时发生的世界大战乃至星球大战。通过重塑这些保存在传说和古代著作中令人心驰神往的史诗般的事件,本书追溯了在另一个世界上开始,在地球上延续,并且通过使用核武器而达到高潮的冲突──这个事件在《圣经》里就是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性剧变。经由这个空前的转捩点,诸神放弃了地球,并在离开之时从外层空间摧毁了西奈半岛的航天发射场,从而中断了与人类的联系,也终结了人类的上一次文明。
目录
中译本总序
前言
**章 人类的战争
第二章 何璐斯和赛特之间的战争
第三章 宙斯和因陀罗的发射物
第四章 地球编年史
第五章 旧神之间的战争
第六章 人类的崛起
第七章 当地球被分割
第八章 金字塔战争
第九章 地球上的和平
第十章 金字塔里的囚徒
第十一章 “我是国王!”
第十二章 灾难的前奏
第十三章 亚伯拉罕:宿命之年
第十四章 核浩劫
结语
地球编年史:年代表
试读
第一章 人类的战争
1947年春天,一个寻觅羊只的牧羊男孩在俯瞰死海的贫瘠峭壁上发现了一个洞穴,里面藏着装有希伯来文古卷的陶罐。随后几年间,更多的古卷在那一地区被陆续发现,它们被合称为死海古卷。死海古卷被小心地包裹着掩藏了二千年,安全度过了朱迪亚(JUDEA,犹太教)对抗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动荡年月。
这是否属于耶路撒冷官方图书馆的馆藏,在公元70年,城市陷落之前被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或者如大多数学者猜测的,属于一个艾塞尼(Essenes,一个信仰救世主的隐士修行团体)图书馆?意见纷繁。这些古卷中包含两种圣经的传统文本,还有描述艾塞尼风俗习惯、组织信仰等的文件记录。
其中最长也最完整的一份古卷,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卷,描述了一场未来战争,一场终极大战。学者命名为光之子与暗之子间的战争,冲突首先在朱迪亚(JUDEA)附近的地区爆发,不断扩大范围,升级激烈程度,终于演变成一场吞噬了整个古代世界的大战:“光之子对抗暗之子的首次战争是对抗贝利亚(Belial)的军队,攻打伊多姆(Edom)、摩押(Moab)的部队,亚扪人(Ammonites)和腓利斯人(Philistine)的地区,然后攻打亚述的克辛斯人(Kittians):那些违背契约者…”这些战斗之后,“他们要攻打埃及的克辛斯”,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对抗北方的国王们”。
古卷描述道,在这场人的战争中,以色列的神起了积极的作用:
克辛斯被攻下的那一日,以色列的神将见证伟大的胜利和杀戮,那是他早已定下的对暗之子进行最终战争的日子。
先知以西结(Ezekiel)预知了这次战争:“在最后的日子,”格戈(Gog)和玛格戈(Magog)也将参与,而主将亲自“从你的左手打落你的弓,从你的右手打落你的箭。”
但死海古卷描述得更详尽,预见了很多神的参战,他们与凡人并肩作战:
那一日,诸神和人类将并肩进入血腥的沙场,在骚动和喧哗中光之子将以神般的威力与暗之子开战。
虽然十字军(Crusaders)、撒拉逊(Saracens),还有历史上各阶段的无数人们都以“上帝之名”发动过战争,然而对于一场主亲自参与的战争来说,在这个战场上信仰无疑是存在的,况且诸神与人类并肩作战,听起来精彩极了,几乎可以当做完美的神话寓言。可这并不象看上去那么简单,在很早的时候,人们确信人的战争是遵照神的旨意,不仅如此,诸神还积极参与其中。
其中最浪漫的一场战争,莫过于“冲冠一怒为红颜”,动用了千帆舰艇的“特洛伊(Troy)之战”,发生在希腊的亚该亚人(Achaean)人和特洛伊人(Trojans)之间,希腊人杀到城下,向特洛伊人索还美丽的海伦。在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史诗《库普里亚(Kypria)》中提到,这场战争其实是由伟大的神宙斯(Zeus)策划的:
从前,当地球难以负荷的大量的人类聚集在大地时,宙斯神悲悯地用伟大的智慧减轻地球的负担,因此他结束了在特洛伊(伊里昂,Ilion)的战争,用死亡给人类制造了一些生存空间。
荷马(Homer),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基于该战争创作了《伊利亚特》,责备诸神挑拨是非的行为、恶作剧地煽风点火,并最终导致了战争爆发。诸神们在人类命运的舞台上漫不经心地导演着各种可能,或直接或间接,或明示或隐语。朱庇特/宙斯(Jupiter/Zeus)操控一切:“当其他神和武士们进入酣睡,朱庇特醒着,他正在思索如何捣毁亚该亚人的舰队以荣耀阿喀琉斯(Achilles)的功绩。”开战之前,阿波罗神已经发怒:“他用黑夜一般的迷雾挡住舰队,并用银色的弓朝他们(亚该亚人,Achaeans)射出死亡的箭簇…他射了整整9个日夜…成堆尸体上的熊熊大火燃烧了整日。”双方同意停止血战,以便头领们进行谈判。那忧郁的神指示女神密涅瓦(Minerva):“立即介入特洛伊人和亚该亚人中间,唆使特洛伊人破坏停战协议并攻打亚该亚人。” 密涅瓦热切地接受了使命,她“朝天空发射了一颗明亮的流星…祭出一道灿烂的光芒”,然后为了使激战在夜晚到来之时持续进行,她将战场照如白昼,她“从他们眼前撩开暗夜的面纱,让光明照耀在他们身上,亚该亚人将赫克托尔(Hector)的军队尽收眼底”。这种挑拨导致的战争越来越多,而诸神同时也在注视着各自选中的武士,或现身帮他们突围,或为他们稳住失控的战车。然而,当诸神发现自己的武士们相互撕杀时,宙斯会叫停,让他们保持冷静。停战持续不了多久,因为许多首领是众神或女神(与人类所生)的儿子——半神。尤其是战神马尔斯(Mars),当他的儿子阿斯卡拉福斯(Ascalaphus)被一个亚该亚人刺死时,他陷入狂怒,“天上的诸神,不要责怪我,” 马尔斯向半神们宣告,“即使最终我将被宙斯的闪电惩罚,难免一死,我也要去找亚该亚人讨还公道。” “当诸神远离凡人,”荷马写道,“亚该亚人便获胜了,因为早已拒绝战斗的阿喀琉斯与他们同在。”宙斯看到了众神的愤怒,也看到了亚该亚人得到了半神阿喀琉斯的帮助,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我,就坐在这山(奥林匹斯山)上,不管了;你们呢,特洛伊人还是亚该亚人,爱帮谁帮谁。”如此说完,众神就各帮各的去了。特洛伊之战,或者说“特洛伊” ,已经成为了古希腊引人入胜的传奇的一部分,学者一直简单地称之为神话。1822年,查尔斯?麦凯伦(Charles McLaren)宣布,他在东土耳其发现了一个名叫希萨立克(Hissarlik)的土墩,相信就是荷马时代的特洛伊古城遗址,但他的宣布并没引起注意。直到1870年,一个名叫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的商人,不惜自己的身家,投入大笔金钱,开掘了那个土墩,结果挖出大量惊人的壮观遗存,学者才开始承认特洛伊的存在。现在特洛伊之战被认为在公元前13世纪的确发生过。而在那时,根据古希腊的记录,诸神曾经与凡人并肩作战:要相信,古希腊人不是独自在战斗。
当时,小亚细亚跟欧洲接壤的顶端以及爱琴海附近的区域都是古希腊的领土,小亚细亚基本被赫梯人(Hittites)控制。起初现代学者仅可以从圣经中溯源,然后是埃及铭文,随着考古学者的发现,赫梯人和他们的王国——哈梯(Hatti)——也进入了视线。
通过对赫梯人使用的印欧语言以及文字的破译,学者可以追溯他们公元前2000年前的文明,那时雅利安(Aryan)部落开始从高加索(Caucasus)地区——印度东南和西南的一部分——向小亚细亚迁徙。赫梯王国大约于公元前1750年兴起,在500年后衰亡。那时,赫梯人长期被来自爱琴海的侵略者袭扰,赫梯人称他们是阿客雅瓦人(Achiyawa);很多学者相信他们就是被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称为“Achioi”,攻击小亚西亚西部的亚该亚人。
在特洛伊战争之前的几个世纪,赫梯人将他们的王国扩张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声称这是遵从他们信仰的尊神特舒卜(Teshub,也称为风暴神)的指令。他的旧名号是“力掌生死之风暴神”。赫梯王有时会声称该神参与了战争:“强大的风暴尊神,”穆西里斯王(king Murshilis)写道,朝敌人“显示了他神圣的力量并射出雷电”,帮助我们获胜。另外,女神伊师塔(Ishtar)也是赫梯人的帮助者,她的名号是“战地夫人”,很多胜利归功于她的神力,因为她“(从天上)降落下用微笑倾覆了敌国”。在旧约中许多地方提到,赫梯人向南扩张进入了迦南(Canaan);但是他们是作为居留者,而非征服者。他们把迦南地作为一个普通地区,居住但并不宣示占有,这和古埃及人的态度非常不同。法老们一再伺机向迦南和雪松地(the Cedar Land,黎巴嫩)北扩,终于,公元前1470年左右,在麦吉多(Megiddo)打败了迦南地王国联盟后,他们成功了。
旧约以及赫梯人的敌人留下的记载,生动描述了作为出色的战士,在古代近东地区,赫梯人是如何完美地驾驶战车。但赫梯人自己的记载表明,他们只有当神下令的时候才去打仗。开战之前,他们都会地给对方输诚的机会。战争一打胜,赫梯人便纳降收贡,从不屠城掠货。
反观法老王托米斯三世(THOTHMES III),他的壁画铭文中记载,攻破麦吉多城后,他骄傲地说:“现在王驾北进,所过城池劫掠一空,只剩废墟。”写到一位被征服的国王时,这位法老王说,“我,将他的城池变成荒野,将他的营帐变成火海,将他的臣民变成囚犯;夺走他们无数的牲畜,还有无数的财物。我,断绝他们生活的源泉,割走他们地里的庄稼,砍掉他们林子的树木,彻底把这地方毁灭。”“统统搞定,”法老王写道,“遵照神阿蒙-拉(Amon-Ra)的意旨。”
在战争中呈现出的恶毒本性和对于被征服者施加的冷酷摧毁,都被记录在古埃及傲慢的壁画中。例如法老佩皮一世(Pepi I),在一首纪念他战胜居住在沙漠的亚洲部落的诗中,赞美荼毒部落居民的军队,“砍树又伐藤,烧房又毁屋,杀人千千万,军队士气足。”旁边还配以描绘战斗场面的生动绘画(图片1)
由于这一荒唐传统,派兵从上埃及到下埃及平叛的法老匹安赫(Pi-Ankhy),被手下将领“饶恕战争中俘虏”的建议触怒,居然发誓“将破坏进行到底”,该法老王宣布,他将会一如既往地对征服地执行毁灭政策,他郑重重申,“父神阿蒙以我为荣。”
古埃及人用邪恶的战争来荣耀的神阿蒙,与以色列的上帝很对立。《耶利米书》中记载,“因此,以色列的上帝,万能的主说:‘我将惩罚阿蒙——底比斯(Thebes)的神,和那些信仰他的人,我将对埃及和它的神降下惩罚,还有它的法老和国王们。’”根据圣经记载,这是一场持续的交锋;将近一千年以前,在出埃及的年代,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给埃及施加了一系列的苦难,不仅为了救赎统治者的冷酷的心,这些惩罚也是对它的“众神的判决” 。
关于以色列人逃脱埃及人的奴役去到应许之地的神奇旅程,在圣经故事《出埃及记》中记载着,那些决定性的时刻发生的决定性的事件都是耶和华直接干涉的结果:
于是他们从疏割(Succoth)起程,在沙漠边缘的兰塞(Etham)安营。
耶和华在他们前面,白天用云柱为他们引导方向,夜晚用火柱为他们照亮路程。
接着发生了海战,法老王在这里并没有留下铭文记录;在《出埃及记》可以读到:
因为逃跑的百姓,法老王和他的侍从的心改变了…
于是埃及人追赶他们,并在海边的营地追上了他们…
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干地。
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到了黎明时分,埃及人看见了以色列人的离开,于是法老王下令追赶。但是:
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
又使他们的车轮脱落,难以行走,以致埃及人说:“我们从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吧!因耶和华为他们攻击我们了。”
但是,埃及统治者下令继续追击,结果对于埃及人当然很惨:
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
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
圣经中对以色列的上帝的描述与后来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对神阿蒙—拉在一场战役中的神绩的描述如出一辙,那是公元前1286年,与赫梯人的一场决战。
这场发生在黎巴嫩的卡迭石堡(the fortress of Kadesh)的战役中,赫梯王穆瓦塔利斯(Muwatallis)调集帝国的全部军力对抗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四路大军,战役最终以埃及人的撤退结束,它消弱了埃及北进叙利亚(Syria)和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的雄心,而穷兵黩武也对赫梯造成了极大的内伤,使帝国昔日雄风不再,日渐离析衰亡。
赫梯人本可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为他们几乎活捉法老王。在赫梯人的纪录中发现的关于这次战役的描述并不完整;但是当拉美西斯回到埃及,决定要详细描述他神奇的逃脱经历。
他命人在神庙的墙壁上刻下细致的铭文,并配上生动的图画以描绘了当时的
Fig. 2
情形(图片2),埃及军队到达卡迭石,然后在南边扎营。奇怪的是赫梯军队并不进攻。拉美西斯于是下令两路人马向卡迭石堡发起先攻,然而赫梯人的战车突然冲出,从尾部对埃及人的先头部队进行掩杀,导致拉美西斯的另两路人马大乱阵脚。
埃及军队四散奔逃,拉美西斯突然发现“王驾近旁只剩下一个贴身护卫”:当“王回望身后,见2500辆敌人的战车已然封住后路”——失去了将领、战车、兵士,此时的拉美西斯向他的神哀诉,跟随着神的旨意,自己却陷入绝境:
王叹道:“父神啊, 我从未肆意擅行。
我犯了什么过失,或是违拗了您的意愿?
难道现在您已把我抛弃?”
同时提醒埃及的神,敌人是信仰其他神的,拉美西斯继续诉说:“尊神阿蒙,这些愚昧的贱民算什么,他们对您的伟大无知又无畏!”
因为坚信神的力量强过“百万雄师和千乘战车”,拉美西斯继续不停地祈求着神阿蒙的护佑。突然,奇迹出现了:神示现在了战场上!
神阿蒙听见了我的呼唤。
他朝我伸出手臂,我得救了。
他立在我的身后,大声说道:
“神阿蒙眷顾的拉美西斯,我与你同在,前进吧!”
追随着神的旨意,拉美西斯杀入敌军之中,在神的帮助下,赫梯人奇异地孱弱了:“他们的手臂无力地垂落,无法举起弓箭和长矛。”他们互相害怕地叫嚷:“这不是凡人,这是一位强大的神,他能人所不能,行的是神迹。”于是,敌军溃散,拉美西斯终于杀出血路,得以生还。
在穆瓦塔利斯死后,埃及与赫梯签订了和平协议,当时的法老王还娶了一位赫梯的公主为王后。协议之所以签订,是因为赫梯和埃及都受到了来自“海上的侵略者”——克里特(Crete)和希腊诸岛城邦的侵扰,圣经中称他们作腓利斯人(Philistines),他们在迦南地的地中海岸找到了落脚点;但是拉美西斯在神庙的壁画中纪载,自己令对方的进攻无功而返(图片3), 他把胜利归功于自己对“万能的众神之主,我威严的父神”的完美计划的严格执行。拉美西
Fig. 3
斯写道,由于“伟大的神阿蒙—拉从后面摧毁了他们”,从而取得了胜利的关键。
沿着血淋淋的以神之名的古人类的战争足迹,我们回到美索不达米亚——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与底格里斯河(Tigris)之间的两河流域——圣经中称作示拿地(Land of Shin’ar)。这里,是创世纪第11章中提到的,第一座城市出现的地方,远古空旷的天际映出用砖建造的房屋和高塔;是人类历史开始有章可循的地方;也是旧时代的诸神决定开始史前的地方。
我们将要揭示的,是很久之前发生的一个故事。但我们现在要回到跌宕磅礴的拉美西斯二世时代以前之一千年的埃及。那时,在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接替了王位。他被称为舍鲁-金(Sharru-Kin)——意为“正直的领袖”:我们的教科书一度将他称为萨尔贡(Sargon)。他建造了一座都城,称为亚加底(Agade),并建立了阿卡德(Akkad)王国。阿卡德人(Akkadian)使用的楔形文字(cuneiform),是所有闪族语(Semitic)的母语来源,包括现在仍在使用的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
萨尔贡把他公元前二十四世纪时长达54年的稳定统治归功于伟大诸神的恩赐, 他们使他成为“三个代表(代表伊师塔的管理者,代表阿努(ANU)的圣教士,代表恩利尔(Enlil)的伟大公正的牧羊人)”的重要体现。萨尔贡写道,是恩利尔“令所有人向萨尔贡俯首”,并赋予萨尔贡“高海区域和低海区域(从美索不达米亚到波斯湾)”的统治权。因此,萨尔贡总是将被俘的国王们套上狗链子带到恩利尔的神庙前。
在一次跨越扎格罗斯山脉(the Zagros mountains)的战役中,萨尔贡目击了与特洛伊的战士们目击到的同样神迹。当他“进入瓦拉士(Warahshi)的土地…在夜晚行进的时候…伊师塔前来为他照明。”于是萨尔贡得以“击破幽冥”的黑暗,带领军队到达今天的卢里斯坦(Luristan)地区。
萨尔贡建立的阿卡德王朝在他的孙子纳拉姆-辛(Naram-Sin,意为被辛神所眷顾者)在位时达到全盛。在铭文上记载,他的无往而不胜,很大可能是由于他的神给他配备的一件独有的武器——“神之武器”, 而且其他众神明确地授予了他许可——甚或邀请——以进入他们的领土。
纳拉姆-辛主要朝西北方向扩展领地,他的领地包括埃卜拉(Ebla)城邦,最近这个城邦被发现,遗存的粘土板上的记录令学术界着迷:“尽管从人类的分离时代起,安嫩(Annan)和伊布拉(Ibla)就从未被占领过,战神尼尔加(Nergal)却为非凡的王——纳拉姆-辛开启了入口,并把安嫩和伊布拉交给他。尼尔加还送给他从阿曼努尔(Amanus)——雪松山脉,到高海区域的土地。”
正如纳拉姆-辛将他的胜绩归功于他对神的指令的严谨执行,那么他的败绩自然是跟神的指令对着干的结果。学者们将名为《纳拉姆-辛王的传奇》的文本的几个版本的残页进行比对。一位作者写道,纳拉姆-辛在这个悲伤的故事中说,他的灾难始于女神伊师塔的“改变心意”,接着诸神开始眷顾 “七位国王兄弟,他们高贵而荣耀,率领的大军有360000人。” 来自现在的伊朗地区,他们入侵了从库提姆(Gutium)和埃兰(Elam)的山地到东美索不达米亚的地区,直接威胁到阿卡德。纳拉姆-辛向诸神求助,却被告知放下武器,不必抵抗,去与妻子共眠(但是,出于一些深层原因,不可做爱):
诸神回答他说:
“哦,纳拉姆-辛,我们的旨意如下:
至于这些来犯的军队么…
裹起你的武器,把它放到一边!
收起你的胆略,好好待在家里!
抱着你的妻子,乖乖睡个好觉!
一起睡觉而已,不要动手动脚…
你的领地之外,别管敌人动向。”
但是纳拉姆-辛认为他可以倚仗自己的武器取得胜利,于是不理会诸神的告诫,决定向敌军发动攻击。“第一年,我派出120000人的军队,但是全军覆没了。”纳拉姆-辛在铭文中悔恨地写道。第二年和第三年,损失了更多的军队,阿卡德人被死亡和饥饿折磨。这场未经诸神批准的战役进行到整整四年时,纳拉姆-辛向伟大的神埃亚(Ea,即苏美尔的神Enki)恳求,越过伊师塔,将自己的情况告知诸神。诸神劝告他先停战,并许诺:“在未来的几天里,恩利尔会用死亡召唤魔鬼的儿子。”阿卡德将得到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