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格局》吴军-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百度云百度网盘

本书应版权方要求,已下架,暂无电子版。

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myapp147)

《格局》是吴军博士继《见识》《态度》后第三部人生进阶作品。

对大多数人来讲,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有些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而大格局的人追求的则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

在本书中,吴军博士为你总结了提升格局的五个维度: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作者简介

吴军 博士,“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

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专家。

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担任搜索业务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问答项目。2014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丰元创投。

著有《见识》《态度》《全球科技通史》《智能时代》《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等多部畅销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重量级图书大奖。

目录

第一章 人生的格局
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第一步是先认识到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它可以是头顶的星空,也可以是心中的道德。只有敬畏这样的力量,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上帝只垂青主动的人 003
在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不要贸然行事 010
分享利益,独立决定 015
不要因为小恶而忘记大善 021
勿因人之短护己之短,勿以人之短炫己之长 024
第二章 命运的力量
事实上,不确定性是我们这个世界固有的特征,世界上有很多我们自己甚至整个人类都无法控制的力量。知道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承认这一点,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尽人事,仍需听天命 031
看清能力圈的边界 036
在哪座山唱哪山的歌 040
怎样做事才能获得好运气 047
舍得止损,才能斩断厄运 051
对命运要常怀敬畏之心 056
如何跳出定势思维 059
第三章 生活的节奏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节奏。人在忙碌的时候,很容易忘掉忙碌的目的,最后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从忙乱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余的需求和行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更快地接近目标。
要思考,就需要慢下来
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072
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 079
懂得休息,才能更好生活 082
一生要做的5件事 086
幸福的蓝色地带 095
如何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 100
第四章 智者的见识
对于智者,我总是对他们带有敬意,对他们的行事方式、一言一语格外留心,力争将他们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久而久之,我慢慢发现自己在见识和能力甚至运气上,都提升了一个等级。
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我的5 位恩师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一张纸决定我们的高度
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着,快乐着
拥有智慧,更要拥有勇气
第五章 心智的成长
成长首先看环境,而在环境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其次要看自身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天天做冒险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会付出失败的代价,相反,永远待在舒适区,只会让人无法成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成就的量级之差
如何脱离低水平勤奋
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避免失去朋友的方法
怎么看待借钱问题
第六章 悲观与乐观
悲观主义的风格能减轻悲剧对我们的打击。当悲剧或者厄运真的发生时,由于在预期之中,我们会觉得打击不那么痛苦。然而,悲观主义虽然能够减轻痛苦,却不能解决问题。
过分自信与过度悲观
被信息放大的悲观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误判
怀疑主义的危害
我们为什么怀旧
进步就会伴随着得到和失去
以正合,以奇胜
做事把握常态的三个原则
第七章 未来的法则
如果我们相信未来会比今天更好,坚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好地方,所要做的便是认识到未来时代的特征和规律。把握住一些不变的道理,使用正确的方法,做那些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可叠加式进步的事情,这样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的8 个特征
寻找快速变化中的永恒
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优质的才是稀缺的
免费时代的赢家和输家
超越免费的5 个法则
信息时代的定律

试读

1.人生的格局

曾文正公讲过,“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如果我们过分相信自己所谓的才华,其实就将最终的格局限制在自己当下的水平上了。

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第一步是先认识到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天”,西方人常说的上帝。西方人常常将朴素而实用的智慧蕴藏在有关上帝的各种比喻中。当然,在大部分人的心里,上帝未必特指基督教的耶和华,而是代表超自然的力量。即使无神论者心里也有自己的上帝一它可以是头顶的星空,也可以是心中的道德。总之,那是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只有敬畏这样的力量,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上帝只垂青主动的人

上帝在西方的文化中是一个万能的角色。西方人即使不信上帝,通常也会把上帝和奇迹联系在一起。比如,当遇到绝境时,人们往往说“只能祈祷了”,言外之意就是只能等着奇迹出现。然而,有一则关于上帝的故事告诉我们,奇迹能否出现,其实和人的主动性有关。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位非常虔诚的教徒,相信上帝能帮他解决一切难题。有一天他的房子着火了,他被困在里面,这个人就不断地祈祷,祈求上帝来救他。上帝当然没有来,但是来了一辆消防车。消防员搭了梯子,爬上屋顶,要救他出去。

这个人拒绝了消防员的帮助,他说我不走,我在等上帝来救我,他一定会来的。”消防员怎么都劝不动他,火势越来越大,消防员不得不离开,然后让消防局派了架直升机来救他。救援人员从直升机上放下软梯,让他赶快爬上来,这个人却说:“我不走,我在等上帝来救我,他一定会来的。”最终,上帝没有出现,这个人被烧死了。

这位虔诚的教徒死了之后,在天堂见到了上帝。他非常委屈地问上帝:“上帝,我那么虔诚地信奉你,你怎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我第一次派了消防员去救你,第二次派了直升机去,可是你坚持不走,我也没有办法。”

虽然大部分人不会像故事里这个虔诚的教徒那样遇到火灾,但是在生活中,遇事不主动的人,上帝也没有办法帮他。

我们会在公司里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认为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工作后,领导就会主动提拔自己。可是,一次、两次甚至三次,领导都把提拔的机会给了别人。这类人就会出现类似那个教徒的想法:领导啊,我这么努力地工作,你为什么不提拔我呢?这类人的问题在于,缺乏主动性。

在工作中,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像老黄牛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主动和领导沟通,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虽然领导有责任了解每一个下属的工作情况,但对一个管理着20个人的经理来说,即便每周和每个下属聊半小时工作,都要花掉他1/4的工作时间,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更何况,即便找每个下属聊了半小时,经理事后也未必记得住每个人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水平如何。通常的情况是,经理最了解和自己走得比较近的、经常主动谈工作的下属的情况。因此,一个主动工作的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好自己和下属,还要善于“管理”自己的上级。

很多人可能会对“管理上级”感到陌生,甚至觉得这个说法错了,因为他们认为管理是上级对下级的。其实,管理上级不是给上级分配任务,也不是不服从上级的安排,而是让上级了解我们的工作,并且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上级的帮助。对于这样具有高度主动性的员工,上级都喜欢。

很多时候,事情能不能做成,问题能不能解决,取决于做事情的人是否有主动性。特别是在不理想的环境中做事情时,个人需要主动创造一个好环境。

我1996年出国时,办理美国签证没办法预约,人们要一大早到美国领事馆门前排队。由于领事馆每天能接待的人数有限,所以先到者才有机会,去晚了就办不上了。通常早上6点就有人在那里等候,而领事馆要到八九点才会开门。其间的两三个小时大家只好在队伍里站着,连厕所都不敢去,因为一旦离开,后面的人就不认账了。

我去办理面签时,早上6点多到了领事馆,那里已经排了几十个人。排队的人聊起天来,介绍各自的情况,慢慢就彼此熟悉了。我们饿着肚子站了没多久就累了,又不敢离开,于是我说:“我们来发序号吧,这样大家可以去厕所,买早餐。”大家都赞同,于是我做了号码牌,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发给大家,又找了两三个人来帮我维持秩序。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都站在那里,可以到旁边歇息一下,或者去吃早饭。

等到领事馆开门后,我和几个人一直维持着秩序,让其他人按顺序进去面签。快轮到我时,我就把维持秩序的事情交给后面几个人继续做。每个人都不希望队伍混乱,影响到自己面签,因此每当前面的人进去之后,后面的人就会接上。等我办完签证从大使馆出来时,发现队伍依然井然有序。

几年前,我和合伙人李强先生讲起这件事,他听了之后告诉我,他也有类似的经历。他比我早几年出国,那时托福考试报名要排很长的队,常常一排就是四五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难免会发生混乱,报考者经常会争吵起来。李强就和几个同学用发序号的方式维持报名秩序。由于排队时间很长,有的人拿了号就走了,因此,他们每过一个小时就会重新发一次号,把那些试图占便宜的人清理掉。靠着自己的主动性,大家保持着排队的秩序,报名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出现混乱。或许是因为有主动性,我们才能把一些投资人组织起来,在硅谷一同投资。我们在给创业者投资时发现,创业者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做事是否有主动性。主动性对所有人都是必要的,对创业者而言尤为重要。在创业者面前,几乎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一定之规可以遵循。更糟糕的情况是,事情做起来才发现条件其实并不成熟,需要自己创造条件。而且,和最后目标无关的杂事特别多,创业者需要亲力亲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性是第一位的,个人的本事反倒是第二位的,这一点和在大公司里做事是完全不同的。在大公司里,主动性虽然很重要,但是公司已经有一定规模,业务发展平稳,平时该做什么事、怎么做事都有章可循。很多人按照惯例、按照领导的安排做事,通常不会有什么失误。

现在提起电商,很多人会想到阿里巴巴,觉得阿里巴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先发优势。其实,在十几年前,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电商时,前面已经倒下了一批电商公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8848.com——它是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命名的。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公司倒闭后说,中国不具有做电商的土壤。因为当时没有网上支付,没有信用体系,没有方便的物流,交易的各方缺乏诚信和相互的信任,供货方不规范的手工操作导致管理成本很高。结果,几乎每一笔交易不是有纠纷,就是因为效率低下而完成得非常艰难。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国电商环境时,马云却把阿里巴巴做成功了。他比前辈强的地方并不在于技术更好、产品更漂亮,实际上,阿里巴巴一开始在这两个方面做得真不如倒掉的那批电商公司。马云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做事情的主动性。当时,中国没有支付手段,马云就自己做一个;没有信用体系,马云就自己建立一个;没有好的物流,马云就让公司出面和物流企业谈一个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条件。马云虽然遭遇了不少失败,一些问题不能马上解决——比如,阿里软件就失败了,通过软件帮助电商实现内部自动管理的目标没有实现——但是,总的来讲,马云和他的公司本着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花了几年时间,基本解决了电商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因此有了后来的成功。如果马云被动地把答应风险投资人的工作都做完,然后告诉对方中国目前不具备条件,尝试失败了,那么,我们现在可能就看不到阿里巴巴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主动性,因为变化太快,只有主动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现在成功企业的主营业务和10年前相比,往往有很大的变化。阿里巴巴最早赖以生存的B2B(企业对企业)生意,不到10年就荡然无存;腾讯最成功的产品微信,10年前还没有诞生。没有主动性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同样,没有主动性的个人,处境会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消失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快。[此书分享V信shufoufou]

主动做事的收益或许不会在一两天内显现出来,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主动做事的人就能和其他人拉开距离。到了关键的时候,只有主动做事,奇迹才会发生!

在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不要贸然行事

刚到美国时,我和同学聊起一件事,就是美国议会里总有一些提反对意见的人,甚至有人为了反对而反对。很多时候,一件事情该做还是不该做是很清楚的,直接投票表决就好,他们却要争辩那么长时间。我问同学,在这种投票结果没有悬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争来争去呢?他们告诉我,凡事总有“两面”——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当大家一致觉得一件事只有好的一面时,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坏的一面,很可能是大家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看到一些盲点。而那些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极为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他们看待事情的这种态度,对我非常有启发。从此,对于那些人们都觉得好的事情,我会格外小心,因为我们可能忽视了它们的问题。为了避免认识盲点造成的灾难,我总是要多听一些意

见,看看有没有疏漏,以免掉进坑里。如果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会分析那些令人担心的情况是否很可怕;如果很可怕,就一定要找到防范措施后再开始实施原先的计划。

有人可能会说,这和中国古人的一些智慧不谋而合,比如,“众利勿为,众争勿往”。确实如此,这就是人性相近的一面。曰中则移,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界的铁律。凡事到了头,就要格外小心。世界上每一次股灾,都是在人们欢呼经济形势大好,股市即将创造新高的时候发生的,而不是在有人质疑股市偏离了基本点的时候。众人都认为有利可图的时候,就会产生那种狂热的状态。

我后来在做投资时,对这个道理深有体会,并且一直恪守一个原则,就是在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绝不贸然行事。比如,如果我们基金的所有合伙人都觉得某一个项目好得不得了,需要马上投资,我就会特别小心,因为这说明两件事:其一,我们的见识不够,可能有些东西没有看懂、看透,有点盲目乐观,因此发现不了问题,而不意味着项目没有问题;其二,投资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再去投资通常是做所谓的“接盘侠”。

2017年,中国某家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问我,是否会出现一家基于区块链的公司颠覆美国的谷歌、亚马逊、脸书或者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我告诉他,有这个危机意识,就已经避免了一大半的麻烦。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区块链已经属于趋之若鹜的技术,即使它再强大,上述几家公司也早有防备了。真正能够颠覆上述大公司的新公司,一定是使用没有被广泛关注到的技术,以至于大公司对此有认识盲区的公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