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2654,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实物分红,既要缴增值税及附加税,又要缴企业所得税;收取违约金,也有征税成本;代扣个税返手续费也要缴税;股权转让、卖资产,一不小心多缴税……很多企业在做战略决策、设计架构、研发产品时很少会把税务的因素考虑进去,并购重组、投资融资结束以后一算账,发现原来预计的收益中需要挖掉一大块去缴税,就快到嘴里的肉,眼睁睁地被分掉。
做好税务管理刻不容缓,而且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给企业的红包,不要,没人会表扬,当然也没人会耻笑,但不懂税,一定多缴税。
这是一个懂税就能创造生产力的时代,把每一份利润都放进口袋里吧!
作者简介
汪蔚青,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国家税务总局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学术委员、理事,上海市税务局官方微博特邀评论员,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财税评审专家,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解码人,税务专栏作家。经常做客CCTV-2、新华社、凤凰卫视、第一财经等国内知名媒体。
曾在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担任财务高管。有多年财税教育培训经验,讲课风格风趣幽默,善于将枯燥的财税法规融合在实际案例中来解析,是一位具有企业财务高管背景的税务专家。
目录
推荐序知税而智时寒冰/001
自序不懂税,多缴税汪蔚青/005
PART1企业经营不懂税,寸步难行/001
●虚开发票有风险/003
●发票丢了很麻烦——普通发票篇/008
●发票丢了很麻烦——增值税专用发票篇/011
●商业模式不同,税也不同/014
●网店免费餐还能吃多久?/020
●国外设计,国内缴税/024
●违约金的税问题/027
●吃饭也会遇到税/031
●培训费,咋扣税?/035
●资产抵债咋缴税?/039
●企业出售旧资产咋缴税?/045
●卖资产,小心多缴税/049
●股权转让征个税,从人防到技防/053
●代扣个税返手续费也要缴税/057
●税务视角下的工资、福利/061
●什么样的服装费可免税?/065
●“暴利税”根治暴利难/069
●代扣代缴非儿戏/073
PART2企业纳税,有些税意想不到/077
●市场推广,送礼还要赔上税?/079
●实物分红,吃到嘴里都是税/084
●股东借款不还之涉税风险/088
●税务视角下的私车公用/092
●民间借贷中的税问题/096
●向员工借款的税务处理/100
●划来拨去都是税/103
●小心资金池漏税/107
●个人持有土地,投资时会多缴税/110
●董事不懂税/114
PART3动动脑筋,缴税更省/119
●吃喝玩乐都是税/121
●财税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125
●软件,卖法不同税不同/129
●鼓励研发新税政/133
●企业选择注册地考虑的因素/140
●搬迁中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144
●鼓励残疾人就业,税收政策也有爱/149
●结构性减税到底减什么?/154
●财政性资金不征税有条件/159
●出租厂房的节税窍门/163
●统借统还利息的税收优惠/166
●哪些利息不缴税?/169
●二手车商户卖车,省税有窍门/173
●对偷逃税款的处罚/177
●小微企业准确划分收入可节税/180
PART4税制改革进行中——“营改增”和印花税/185
●“营改增”,步步为营/187
●“营改增”之非营业活动/192
●“营改增”之境内提供应税劳务/195
●“营改增”之税率与税负率/198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之痛/202
●当租车遇到“营改增”/206
●关于运输业“营改增”的一些问答/209
●“自说自划”的印花税/213
●少补多不退的印花税营/216
●“轻税重罚”的印花税/220
●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时机尚未成熟/224
试读
2013年的夏天持续高温,出门成为一件需要毅力的事儿,即便商场、超市都有空调,可是提着大包小包回家的路还是很考验人的耐热性的,于是很多人把生活用品的购买渠道从住家附近的超市转移到了网上。随着中秋节、国庆节的到来,电商不仅卖实物,还提供了品种齐全的月饼券、购物卡。
笔者登录平时一直购买日常用品的一家知名电商的官网,各种中秋月饼促销广告扑面而来。笔者选择了一个知名品牌的月饼下了订单,同时还购买了油盐酱醋。笔者进入结算页面时,选择了刷卡消费,设定了付款方的企业名称信息,发票项目一栏有十几个可选项:办公用品、电脑配件、耗材、劳防用品、家电、精品、箱包、服饰、家居用品、学生用品、化妆品、装修材料、食品、饮料等。考虑到这次购买的都是食品,因此笔者的开票项目就填写了食品。不得不佩服电商的物流做得好,昨天下单,今天货就送到了家门口。随货送来的送货清单上写明了客户订购的货物明细,而发票上则笼统地写着食品。
我刚完成签收送货和付钱,手机就响了,拿起来一看,是学员S打来的。S是一家企业的财务经理,马上要中秋节了,行政部要买一批月饼券送给一些客户和重要供应商。为了增加透明度,就在一家知名电商的网站上购买了,开具发票的项目是“办公用品”。但由于购买的是购物卡,因此没有具体的采购清单。S问我,行政部凭办公用品发票来报销,而没有具体的采购清单,财务部是否可以拒绝报销?如果给予报销,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企业财务在日常报销时遵循的是企业自行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个管理制度对企业使用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销规范、成本核算、资金管理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企业的报销工作,比如发票的类型、面额,业务完成后的报销时间等,都必须遵循这个管理制度。而企业在制定这个财务管理制度时又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及相关税法的有关规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具体的经营行为、日常报销,其实都要受会计法规和税法的约束。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企业如果报销时的发票不规范,或者未按规定取得发票,是存在税务风险的。
所谓未按规定取得发票是指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与取得的发票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发票方与采购方(付款方)不一致,主要是指实际提供货物或服务的是乙公司,而开票的是丙公司,或实际采购货物或服务的是甲公司,而接受发票的是丁公司。
2.开具发票的内容与实际采购货物(或服务)的内容不一致,主要是指实际采购的是礼品,而发票上的项目却是办公用品,也就是本文中部分电商开发票时存在的现象。
3.开票金额与实际采购金额不一致,主要是指开票金额大于或小于(小于的情况比较少)实际采购金额。这些现象对于开票企业而言,如果经确认属实,极有可能构成涉嫌违法的虚开发票行为,而接受发票的企业同样存在着接受虚开发票的涉税风险。
企业在日常报销时,如果没有严格把关,税务风险在短时间里可能不会显现,这与我国税务管理的模式有关。企业每个月报税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计算出来的财务数据自行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并不会来企业一一核实企业的申报数据是否都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如果企业违规,并且隐瞒了违规的事实,那么一旦有人举报,或者通过纳税评估发现企业的申报数据有异常,或者具体负责征收管理的主管税务机关发现企业的财务数据有异常,则都有可能启动税务稽查的程序。如果企业被税务稽查局进行了稽查,则很多潜在的、隐匿的税务风险极有可能一并爆发。
税务稽查有这样一个原则:查税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所以企业的发票是稽查的重点。稽查中重点关注的一类费用发票就是办公用品和会议费。如果在稽查中,发现企业的办公用品采购都只有发票,而没有附具体的采购清单,则检查人员会要求企业提供具体的采购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会就这部分采购内容去供应商处进行核查,如果企业企图作假,几乎一查一个准。
我告诉S同学,如果被税务局检查出有接受虚开发票的情况,若是增值税发票,首先企业必须把原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转出,不得抵扣。其次,由于是接受虚开发票,则该张发票很有可能不得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不仅要补税,根据情节和涉税金额,还有可能存在罚款0.5倍到5倍的风险,还有从需要补税的日期算起的每天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更别说如果金额巨大、情节严重,企业法人和财务负责人及经办人员还存在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如果不想给企业和个人埋下税务风险的隐患,还是诚实地开票,诚实地报销。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这样都会比较安全。
税务小贴士
发票是指在纳税人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时,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我国对于发票的领购、保管、使用、缴销都有严格的规定。之所以严格,是因为我国实行以票管税。开票就意味着要缴税,收到客户的发票就意味着可以做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发票与税的关系如此紧密。发票与税的关联度极高,因此税务局对于企业没有实际业务而虚开发票,没有实际业务却接受其他企业虚开发票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行为。相关的处罚规定有:纳税人虚开发票,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拿到客户开具的发票后,如果吃不准真假,可以去发票正中上方税务监制章中注明的省市税务局官方网站查询。当然这只能查发票的真假,但如果是真票虚开,则在税务稽查的时候可以通过合同、运费、进库单、领料单、银行往来等资料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