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2651,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吃出健康
营养学家精心打造饮食指南
……………….
※编辑推荐※
▲ 营养专家范志红倾力之作,全面核心的食品安全营养保障指南。
▲ 范志红老师多年来专注于饮食健康的推广工作,为大众提供了许多饮食方面的建议,解答了许多相关的疑惑。
▲ 本书是 范志 红老师近年来健康知识普及的精品之作,凝聚了新的饮食知识,聚焦于当下的饮食问题,解答了大众的饮食困惑,为挣扎在饮食健康与食品安全中的人们展示了专家眼中的饮食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是营养专家范志红的权威之作。作者从专家、消费者的双重立场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解答了大众关心的日常饮食问题。除了全面总结作者近年来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还归纳其核心理念,不仅涵盖最有实效的健康饮食信息,还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范志红
◎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卫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
◎ 出版《让家人吃出健康》等食品营养科普书籍 20本。在“健康之路”“万家灯火”“养生堂”等全国 20多个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超过800集。先后为《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文章。被搜狐网、疾控中心和健康教育所举办的“2014中国互联网健康传播盛典”评为中国互联网健康传播年度人物。在第 12 届中国营养科学大会上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营养科学传播奖”。
在 2015年中国科协“典赞2015科学传播”评选中获评全国十位年度科学传播人之一。在 2016年 5月新华网举办的“健康中国盛典”活动中获得“互联网 + 健康贡献人物奖”。
目录
第一章 饮食安全是健康的先决条件
第二章 要吃出健康,营养平衡最重要
第三章 厨房把好健康关
第四章 为了健康的后半生
第五章 特殊人群的饮食
第六章 在外吃饭要当心
试读
自序
合理饮食,将健康握在自己手中
看似时尚的现代人,无论是优雅的女子还是挺拔的绅士,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都会时常被各种健康问题所困扰。特别是正在孕育和哺育宝宝的妈妈们,为家人买菜做饭的主妇主夫们,往往会被种种健康劝告、营养信息和保健产品弄得不知所措,又被各种环境污染信息和食品安全事故吓得战战兢兢。
如何在这个混乱的饮食世界中找到生存之道,远离各种恐慌和纠结,也让全家人远离四处蔓延的各种现代流行病呢?
其实,在现代人中出现祖辈不曾流行的各种健康问题,一点也不令人意外。要知道,人类的遗传代谢机能,乃是在百万年来的进化中渐渐形成;个体的体质特点,又是在幼年童年的生活中定型。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内容,却不可能改变代谢的机制,也很难改变体质的特点。因此,剧烈变化的生活状态,与祖先留下的身体固有设计,这两者之间不可能不发生强烈的生理摩擦。
按照自然的机制,人应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非每日工作娱乐直到深夜;应当每日糙米青菜,少量肉蛋,而不是饼干、蛋糕、膨化食品、甜饮料、方便面塞满胃肠;应当每天在空气新鲜、树绿草绿的环境中出力流汗,而不是在空调房间里终日陷在电脑椅中,紧盯电脑屏幕……
“时尚”的生活,使我们远远地脱离自然,与遗传因子期待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不可避免地卷入所谓“亚健康状态”的漩涡,终为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所苦。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病人大军当中,甚至很多未成年的孩子也被“三高”所纠缠。
即便还没有这些疾病,很多人也已经感受到青春不再、活力不足。每天疲乏不堪、头昏脑涨、消化不良、难以入眠、脸色暗淡、皮肤松弛,甚至连孕育一个健康宝宝也变成难事。
其实,真理的核心往往惊人地简单——若要恢复生命的活力与心灵的健康,根本的办法就是尽力回归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过一种朴素而协调的生活。
无法改变超市中加工食物的品质,至少可以选择天然形态的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豆类和奶类,远离用面粉、油、糖制成的各种饼干甜点,以及用糖和香精、色素配成的甜饮料和小食品。每天精心为自己和家人烹调三餐,是现代生活中的最大奢侈之一。
无法改变工作午餐和经常的宴请,至少可以注意选择清淡的菜肴,并用回家之后补充杂粮蔬菜的方法来弥补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吃营养充足而油盐糖少的食物,自然能远离发胖的麻烦,还能避免血糖和血脂上升的风险。
无法改变已被污染的大环境,至少可以避免过多摄入鱼肉海鲜,因为它们所富集的环境污染物含量最高。多吃蔬菜、水果、杂粮、豆类,可以帮助身体减少污染物的吸收,提高身体对毒物的处理能力。在同一个不安全的世界上,健康饮食的人就能比别人生存得更好更安全。
无法改变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至少可以提高食物的营养素密度,远离增加身体负担的食物,从而提高身体对压力的对抗能力。合理的饮食会让头脑的高效思维更为持久,餐后不再昏昏欲睡,心情也更加平和愉悦。
无法改变办公室坐班的生活,至少可以每周运动三次,在强化心肺的同时,让身心舒展开来;还可以把运动融入生活,把乘电梯改成爬楼,把开车改成走路,把小时工做的家务改成自己来做。每天有至少半小时有氧活动,腰腹就会日益紧实,身材就会恢复青春状态,偶尔享用浓味美食也不担心肥肉上身。
真正重视健康的人,绝不会被惰性和迷茫所困,放任自己和家人在亚健康的黑洞中一再沦陷。其实,闪开文明社会的流行病,并不需要一身绝顶功夫,只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再加上一些踏踏实实的行动。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给您提供日常生活中最有实效的健康饮食信息,比如——
怎么安排三餐?怎么选择食材?
怎么合理烹调?怎么储藏食物?
老人孩子的饮食怎么照顾?
压力状态下的饮食该注意什么?
慢性病患者的饮食如何设计?
出门聚餐如何健康点菜?
怎样远离食品安全危险?
如果您关心这些话题,不妨翻看本书,细细读一读。
仅仅读过还不够。时光流逝,日月如梭,生命中的每一年都无比重要。孩子的成长不能等,老人的健康不能等,自己抵抗衰老也不能等。您一定要早日策划和实施一个又一个生活质量改变计划,让健康的食物占据全家的餐桌,让健康的生活变成每天的常规。到那时,您一定会收获越来越多的喜悦和自信——因为全家人都因为您的努力而受益了。
无须抱怨,无须纠结,只须行动。合理饮食,可以帮我们将健康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一章 为什么饮食难保安全?
1.1 食品中存在多少不安全因素?
烹调油里可能有哪些毒?
从地沟油、酸价超标到检出致癌物,烹调油的安全性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朋友都在问,炒菜油里到底会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呢?我的确不是食品安全专家,只能以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顺便也帮大家分析一下,除了致病菌、寄生虫和微生物毒素之外,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到底包括哪几个方面。
若要列出油脂里有毒物质的嫌疑名单,那可是很长的一串。其中有的是“天生之毒”,有的是环境污染或农药污染之毒,还有的是储藏或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有害物质,甚至是非食用的掺假物质。
油料种子里的天生之毒
人们日常吃的油脂,或者是从含油的植物种子里来的,或者是从动物的脂肪组织(肥肉、板油)或者乳脂(比如黄油)当中来的。所谓天生之毒,就是植物天然带的毒素。比如说,棉籽油里会带有棉酚,菜籽油里带有硫甙和芥酸,大量食用的时候对人体都有危害。所以国家才会推广栽培低棉酚、低芥酸的品种。
农药污染和环境污染之毒
植物长在田里,既会吸收农田和灌溉水中的污染,如铅、砷、汞、镉等,也会吸收难分解的农药残留物质,比如六六六,以及大豆、油菜、花生栽培过程中的常用农药和除草剂。不过,因为油脂原料是植物的种子,在同等污染水平下,种子的污染程度会比根、茎、叶部分要低一些——植物也有爱子之心,它不愿意把坏东西留给后代。
在油籽收获之后,还可能在储藏当中被污染。其中最常见的是因为储藏条件不理想,种子长霉,污染霉菌毒素。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也是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就是黄曲霉毒素。大米、玉米、花生、各种坚果都容易被黄曲霉污染,所以它们榨的油都必须监测黄曲霉毒素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