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2》-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百度云百度网盘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2647,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编辑推荐

史上zui逗趣的文化常识书,高逼格知识品味进阶必读
有深度,有情怀,不学术,接地气
有趣、有料、有知、有识
消炎、止痛、开胃、下饭

历史可以很有趣

做皇帝其实很苦逼,万历皇帝每年的寒暑假各有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和夏至。

除了年羹尧,“华妃”还有一个哥哥叫年希尧,督造了著名的景德镇年窑,雍正粉彩能做得登峰造极离不开他的功劳。

八卦里也有智慧

“贵妃醉酒”其实是杨贵妃在吃醋

潘金莲和武大郎竟然不是原配

古代人故意要在清明节相亲有何道理

没文化真可怕

电影《赵氏孤儿》里程婴吃了碗面条,但实际上把麦子磨成粉大约战国和汉代时才出现,所以他真要想吃上这碗面,大概还要等七八百年。

宫斗剧中麝香可谓堕胎利器,但事实上麝香的气味比较刺鼻,很容易被发现。麝香可以通神通窍,可以入药,治疗跌打损伤,但打胎并不灵。

内容简介

清朝皇帝不同的龙袍都有什么讲究?古代为什么会有清明节相亲的习俗?为什么日本筷子较短,而中国筷子较长?《醉文明2》涉及的收藏文化更加广泛——龙袍、如意、兵器、古代玩具、节日文化等,其中大部分内容是马先生首次公开讲解,独具特色,妙趣横生。通过宝物讲文化,文化出发看宝物,徜徉图文间,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古人的生活韵味,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先后出版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坐具的文明》、《百盒 千合 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等著作。

–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2003)、厦门(2005)、上海(2016)、深圳等地开设地方馆。

– 2008年,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 2010年至今,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

– 2014年11月,马氏风格个人脱口秀节目《都嘟》于优酷上线。

– 2015年12月,《都嘟》全新升级为《观复嘟嘟》,优酷平台全新推出。

目录

自序
横空出世元青花
一片春心在玉壶
九五至尊话龙袍
光彩莹润说珠子
事事吉祥话如意
开春喜说喜文化
盛世花开迎新春
举杯邀月说中秋
衣锦媚行谈情爱
春暖花开话清明
梁山聚义说水浒

试读

1

横空出世元青花

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创造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首先它是我们先人文化的一个结晶,包括了我们的人文、经济、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地位,进而才形成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价钱。这个价钱当时折合成黄金来计算,约合2吨黄金。尽管近些年来大量的中国艺术品都在不断刷新2.3亿元这个纪录,比如在英国创造了5.5亿元人民币纪录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套瓶,但它只能折合黄金1800公斤,还差200公斤。所以在我心目中,我依然认为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世界纪录。

元代 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腹径33厘米 伦敦佳士得

我们过去对元青花的了解非常少。几十年前,大部分人不知道有元青花这个事物,明清两朝的人一直固执地认为青花是明代初年创烧的,而不是元代创烧的。这种认识一直影响到我开始喜欢瓷器的时候,当时还有很多人坚持这个观念。

这件宝物是元青花莲池鸳鸯纹执壶,这个执壶的造型受金元时期玉壶春瓶造型的影响,加了柄和流(即壶嘴)。这个壶当时应该是游牧民族用来喝酒的,这样一壶酒温起来很方便,倒出来可以畅饮。这个元青花的执壶说明了双向的问题,一是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靠拢,二是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学习。元青花是我们中原的优秀文化跟外来的优秀文化碰撞结合的一个实例。我们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坚韧而宽容,西方的文化进来的时候,我们能迅速地消化成为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强大的一个原因。

元代 青花莲池鸳鸯纹执壶

高28.3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先人创造青花瓷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在它之前中国人并不愿意用蓝色作为表现的主要色调。当时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中国工匠大胆进行尝试,把传统的吉祥图案用青花这种原料画在上面,烧出来以后又有景德镇的青白瓷衬底,所以就显得赏心悦目。元青花可以说是开一代审美之先河。

这把壶我最早是在香港收藏大家徐展堂先生那儿看到的。徐先生说,我这儿收了一把元青花壶,你给看看。我看了看,说东西很漂亮啊。我看到它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也不敢设想这东西将来我能拥有,只是看看而已。2010年徐先生突然去世了,他的经纪人给我打电话,说徐先生的几件藏品,他的后人想出让,问我想不想看看。我就专程去了香港,把这件东西买回来了。所以我想,首先我和徐先生是有缘分的,第二也是对徐先生的一个纪念。

观复学堂

1.元朝自建都北京至灭亡,共多少年?

A.97年 B.104年 C.108年 D.163年

马未都评:元朝的皇帝里,最著名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自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到元朝灭亡,时间是163年;自忽必烈登基至元朝灭亡,是108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定为“大都”,距元朝灭亡时间是104年;7年后,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我们大家都知道,元代的历史不足百年,就是97年。

古玩门诊

|古玩一|

这是一件明代的青花器。青花的呈色剂是要花钱买的,不是白来的,从元青花时代到永宣青花时代,所用的青料由苏麻离青发展到平等青,再到回回青,在使用青料时都会有大量的平涂。但是到了明代后期,由于青料缺乏,画面上又想让人感觉画得比较满,就用了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叫“铁线描”。这件上面没有一笔平涂,就是不把颜色涂上去,因为那样费材料,而是用无数道线来反映东西的颜色,比如这个叶子,看上去也是蓝的,但是仔细看会发现是用线构成的,并不是用平涂构成的。这是明代晚期青料匮乏所致,后来又演变成一种风格,这个风格在清雍正时期又有所追摹。这件东西非常不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青花。

明万历 “铁线描”青花三足炉

|古玩二|

这是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碗,碗里有严重的粘沙现象。本身青花碗没有什么特殊的,唯一特殊的是它底下的六个字——“大明崇祯年制”。明代带有年款的官窑,较多的是永、宣、成、弘、正、嘉、隆、万,其他时期能见到年款的就非常少,尤其是崇祯。在全世界已知的资料里能查到的署“大明崇祯年制”款的是非常少的,我印象中就几十件而已。这个碗虽然品相很不好,有严重的使用痕迹,里面有粘砂,所以它磨过,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它是明朝后期的一个标准器,画的题材是“仙人乘槎”。它在画风上也有了康熙的特征,所以这是那个时期的一个标准器,很重要的一个文物。

明崇祯 青花仙人乘槎碗

2

一片春心在玉壶

中国古代有一种装酒用的器物,叫做“玉壶春”。玉壶春这三个字非常美,有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那么一个实用器怎么会有一个这么美的名字呢?

中国人在形容一件器物美好的时候,愿意用“玉”这个字,因为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有时候往往不是指它的质地,而是指它的感觉。比如说“玉女”肯定不是指颜色,也不是实指,就是感觉。玉壶春是我最喜欢的造型,它由实用器逐渐演化成了艺术品。下面我们就来好好感受一下这件玉壶春。

这件清乾隆九狮纹瓶在玉壶春瓶中算个儿大的。历史上玉壶春瓶是用来装酒的,但是这个瓶子不是为了装酒——这么大个儿如果装满了酒,我估计拎起来会很费力气。这上面的图案有九只狮子,这是有含义的。我们今天的大家族一般是三世同堂,最多能够四世同堂,可能也有五世同堂的,再多就很困难了,因为现在的人生育都比较晚。这个玉壶春瓶上画有九只狮子,寓意就是“九世同堂”。

清乾隆 九狮纹玉壶春瓶

高44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唐代初年,山东有一个人叫张公艺,他就是九世同堂,连他自己本人一共是九代人,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如果一代人按15岁计,最后一代只要是生下来就算,所以年龄可以不计,那么就是乘以8,也就是说张公艺要活到120岁——如果他不活到这个岁数,是不可能有九代人的。再有一个,古代中国人都早婚,早生儿子早得继。今天有《婚姻法》管着,再早不能超过《婚姻法》规定的年龄,而古代不是这样,你只要有生育能力就可以生了。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女大三,抱金砖”。为什么要“女大三”呢?就是为了生育。结婚时男的很小,十四五岁;如果女的大三岁,就是十七八岁,正好可以生育,而且是生孩子很好的年龄,所以男的就会娶一个大媳妇。因为男孩子当时还不太懂事,有一个大媳妇就比较容易照顾他,也比较容易生育。如果按照这种规律去推,那么九世同堂还是可能的。

这段历史记载在正史上,不是在野史上。当时唐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时经过张公艺家,专门去拜访,因为九世同堂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今天是不可能的,在那时候也是新闻。高宗也觉得这个事儿很新鲜,就问他有什么治家的方法能够使这么一大家繁荣昌盛,张公艺就写了一个“忍”字。高宗非常感动,治理一个家庭跟治理国家一样,有很多事情需要忍,所以当时就送了很多礼物表示奖励。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夫妻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有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在忍,尤其夫妻之间要忍受很多习惯。有个电视节目中,女的说“我就烦他牙刷老冲下”,就是这一个小毛病;男的说“你还牙膏从中间挤呢”,他认为牙膏都是从后边往前挤,怎么能从中间就挤——都是小毛病,所以要忍。我有一个朋友,不管老婆怎么着他都忍着,所以他每说一句话都先看老婆脸色一下,然后再去说下一句话。这是我见过的忍到极限了。所以关于夫妻之道,包括治家之道,张公艺在唐代的时候写下这个“忍”字,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