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百度云百度网盘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2572,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作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目录

第一部轻与重
第二部灵与肉
第三部不解之词
第四部灵与肉
第五部轻与重
第六部伟大的进军
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
大写的牧歌与小写的牧歌
弗朗索瓦・里卡尔

试读部分

1

永恒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尼采①曾用它让

不少哲学家陷入窘境:想想吧,有朝一日,一切都

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

限重复下去!这一谵妄之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远消逝,

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

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

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对它不必太在意,

它就像是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一次战争,尽管

这期间有三十万黑人在难以描绘的凄惨中死去,也

丝毫改变不了世界的面目。

若十四世纪这两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永恒轮

————————————————————————————————————

~ 5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

回,无数次地重复,那么战争本身是否会有所改变?

会的,因为它将成为一个突出的硬疣,永远存

在,此举之愚蠢将不可饶恕。

若法国大革命永远地重演,法国的史书就不会

那么以罗伯斯庇尔②为荣了。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

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

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

惧怕。一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和一

位反复轮回、不断来砍法国人头颅的罗伯斯庇尔之

间,有着无限的差别。

且说永恒轮回的想法表达了这样一种视角,事

物并不像是我们所认知的一样,因为事情在我们看

来并不因为转瞬即逝就具有减罪之情状。的确,减

罪之情状往往阻止我们对事情妄下断论。那些转瞬

即逝的事物,我们能去谴责吗?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

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不久前,我被自己体会到的一种难以置信的感

觉所震惊:在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时,我被其

中几幅他的照片所触动。

它们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

————————————————————————————————————

~ 6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

我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好几位亲人都死在纳

粹集中营里。但与这张令我追忆起生命的往昔,追

忆起不复返的往昔的希特勒的照片相比,他们的死

又算得了什么?

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

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

卑鄙地许可了。

①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著作有《悲

剧的诞生》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②Maximilien Marie Isidore Robespierre(1758–94),法国大革命领导人之一。

————————————————————————————————————

~ 7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

2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

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

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

恒 轮 回 的 想 法 是 最 沉 重 的 负 担 (das schwerste Gewicht)的缘故吧。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

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

得以展现。

但是,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

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

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

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

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

~ 8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

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

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

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巴门尼德①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给自己提出过

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宇宙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对立

的二元:明与暗,厚与薄,热与冷,在与非在。他

把对立的一极视为正极(明、热、薄、在),另一极

视为负极。这种正负之极的区分在我们看来可能显

得幼稚简单。除了在这个问题上:何为正,是重还

是轻?

巴门尼德答道: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他到底

是对是错?这是个问题。只有一样是确定的:重与轻

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①Parm∈nide(约前 515 一?),希腊哲学家,

是公认的埃利亚学派(Eleatic)的最杰出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