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应物兄》李洱-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百度云百度网盘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账号: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2428,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李洱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和冬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2019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围绕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筹备成立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事,以“应物兄”作为轴心人物,上下勾连、左右触及,相关各色人等渐次登场,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生活画卷。

内容简介

济州大学在筹备成立儒学研究院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大事。济大著名的几位老教授:古典文学研究泰斗乔木、考古专家姚鼐和古希腊哲学专家何为老太太,还有世界级儒学大师、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程济世先生,以及这些大师众多的门生、弟子和友人,都卷入其中,一场轰轰烈烈的儒学复兴大业就此展开。由于兹事体大,引起领导重视,不仅济大校长、常务副校长亲自挂帅,省里的领导也全力参与;由于建造太和研究院、恢复程济世先生旧居原貌的工程复杂、涉及各方利益,于是引来了桃都山连锁酒店老板、养鸡大王、内衣大王甚至全球资本巨鳄齐齐登场。就这样,简单变为复杂,明白变为微妙,原本的学术之事演变成了旧城改造、科技创新、引进外资等发展济州经济的大事。

创作背景

创作缘起

2002年《花腔》出版后,李洱着手进行下一部小说的创作。他选择了自己熟悉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为题材,因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是一个时代里有情怀的代表人物之一,选择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有助于反映时代的整体精神现状。而之所以选择儒学为知识依托,是因为在各种各样的学术当中,儒学和现实的关系密切,儒学是积极入世的,儒学处理的问题就是现实的问题。他认为,选择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让其研究儒学,从操作层面上讲,面临的问题就是知与行、公与私,这些问题落实在知识分子身上,各种戏剧性情景就可以顺利展开。

创作过程

2005年春天,李洱经过两年多筹备,开始动手创作小说《应物兄》(小说曾有过《焰火》《风雅颂》等暂定名)。原来设想写25万字。2006年4月29日,完成前两章,共十八万字,然而,当天,李洱遇车祸,第二天,得到母亲生重病的消息。此后两年半,他陪母亲辗转于多家医院。在陪护期间,他做了很多笔记,写下许多片段。母亲去世后,真切体会到“生”“死”的李洱从头开始写小说。这期间,创作的不顺利让他曾多次想过放弃。在其母三周年祭奠活动结束后,他终于再次从头写起。此后数年间,李洱写坏了三部电脑,小说的字数一度达到两百万字。2018年,小说终告完成。

作品评价

《上海文化》杂志社编辑、批评家张定浩:《应物兄》里的知识是让读者产生信任感的,小说家不是带来新的知识,而是把默认的知识用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带来真实世界的新鲜感。

作家毛尖:《应物兄》延续了李洱之前最好的东西,但又不是当年的李洱——《花腔》成为一种题材,《石榴树上结樱桃》成为他的语法,《应物兄》文本激活出很多副文本,体现了作家巨大的野心,以及被野心激活实现的文本。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何平:《应物兄》里有一句话:“一代人正在撤离现场。”这对于生于1960年代的李洱同龄人来说,《应物兄》隐藏着秘密的代际知识图谱,或者说“成长遗址”,引发了同代人强烈的共鸣。

作者简介

李洱
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专业作家,现任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1979—2009)中国十佳长篇小说。主要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

艺术特点

反讽艺术

小说基本上采用的是整体性反讽,显现出内敛的幽默。亦学亦官的葛道宏校长声称从不愿讲废话,又认定福山“历史终结论”是废话,但他却通过研究福山的废话而滑稽地成为著名学者;乔木让弟子管住嘴巴,自己却一句也不肯少说;京剧大师兰菊梅卖朋友是真的,哭朋友也是真的;崇尚鲁迅的人忽然成了基督徒……诸如此类的反差渗入小说肌理,揭示出生活世界的基本矛盾和无可避免的悖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