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百度云百度网盘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myapp定制(账号:myapp147),首页回复数字1560,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晓波。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散文作品59余篇,不同于商业作品的理性客观,散文中有他为人父的舐犊情深,有与故人相交的依稀往事,有身为知识分子的冷眼世情,有浸淫商业世界几十载的犀利勾画。

内容简介

“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时光有味,岁月留声,每一篇都是最诚挚的表达。

作品目录

序言 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上篇
自由与理想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
我的偶像李普曼
书籍让我的居室和生活拥挤不堪
读书与旅行还真的不是一回事
在别人的胡须里迷路
我们为什么孤独?
被知识拯救的生命
其实那年我也有50万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把人引向毁灭的从来不是金钱
总有一代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
惟一生生不息的是野草和青年人的梦想
对峙本身真的是一种胜利吗?
冷漠是成熟的另一个标签
骑到新世界的背上
我的总编同学们
花开在眼前
只有廖厂长例外
找到廖厂长
江南踏春遇布雷
生命如草润细物
即将失去的痛楚
特里莎修女: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铅笔
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
这一代的台北
这一代的上海
这一代的杭州
下篇
我一点也不留恋这个时代
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
你唯一需要保全的财产
苍狼终将消失
春节的酱鸭
岛上杨梅初长成
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拒绝转型的瑞士钟表匠
知道鹿晗的请举手
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
被泡沫毁坏的人生
算算你的“屌丝值”
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原谅我吧,兄弟们”:工人阶级的诗
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哀牢山”
宋林的悲剧
“病人”王石
那把凳子还在吗?
如果乾隆与华盛顿在小吃店会面
从汴梁到比萨有多远?
我们为什么特别仇富?
玉石为何比鹅卵石更值钱?
科斯与儒家
官商是一些怎样的“大怪物”?
日本人为何以“边境人”自居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
大佬的黄昏
如果邓小平是企业家

序言

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E·B·怀特和约瑟夫·布罗茨基是我特别喜爱的两位美国随笔作家。
前者生活在富足而多彩的1960、70年代,常年为《纽约客》撰稿,几乎创造了风靡一时的“怀特体”,后者生于铁幕下的列宁格勒,曾被当作“社会寄生虫”流放西伯利亚,后来遭驱逐而在美国大学安度晚年。怀特和布罗茨基分别说过一段让倾慕他们的写作者非常沮丧的话。

在自己的随笔集《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里,怀特哀叹说,“我想对写作者而言,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今的更为残酷——他们所写的几乎还没离开打字机,时代就让其变得过时。”

而布罗茨基则是在著名的《小于一》中写到,“我对我的生活的记忆,少之又少,能记得的,又都微不足道。那些我现在回忆起来使我感兴趣的思想,其重要性大多数应归功于产生它们的时刻。如果不是这样,则它们无疑都已被别人更好地表达过了。”

这两位天才级的文体作家,其实道出了所有写作者内心的两个必有的恐惧:散漫的文字比时代速朽得更快,而作家的经历及思想很可能在不自觉地拾人牙慧。

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多年来,一直拒绝出版散文集的原因。作为一位财经作家,我的文字的速朽度应该远远大于优雅的怀特和饱受厄运的布罗茨基。我写专栏的历史始于遥远的1994年,篇什数目应超五百,但我并不觉得这些散布于各家报纸杂志的专栏文章,值得用书籍的形式留存下来,他们是那么的琐碎,那么的应景,那么的犹豫,就好比一位职业棋手平日打谱的棋局,真真不足为外人观。而今天,当这本书最终呈现出来的时候,只能表明我已经承认衰老,我开始顾镜自怜,开始回望来路,开始用过来人的口吻试图对青年人说一些注定会被漠视的鬼话。
所以,这一本集子的出版,对我而言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

在选编本书的那几个春夜,我好像一位旧地重游的旅人,小心翼翼地回到那些熟悉的街巷,尽量压低帽檐,避免遇到熟人,蹑手蹑脚,随时准备逃离。本书中的若干篇章,最旧的创作于十五年前,那时的我,在文字江湖里籍籍无名,因而可以信口雌黄,横行霸道。渐渐于今日,我的某些文字已如身躯上的肌肉,服帖、松软而暗生法令纹。

当我把这些漂浮在岁月之河的文字打捞上来的时候,更像是在进行一次告别的仪式:我将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我们这一代,多少属于天生地养的一代。我们从贫瘠的物质和精神年代走出,在骨骼和思想长成的那些日子里,父辈奔波于生计,国家则忙于经济的复苏和意识形态的角斗,他们都顾不上好好看管我们。我们在学校里胡乱地读书,吃进无数的垃圾,却又在思想的荒原上肆意地寻觅疯长的野草。步入社会之后,既有的秩序濒于崩溃,“效率”替代所有的法则至高无上,而我们所储备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对很多突发的事实,甚至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匆忙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量化、冷酷的现实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在这一本集子中,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读出我所描述的景象,很多篇章中表现出来的自责与词不达意,是被击溃前的哀鸣,而另外一些篇章里的激越和温情,则是逃进书斋后的喘息与抵抗。

从2014年5月开始,我开出“吴晓波频道”,恢复了每周两篇专栏的写作节奏,这使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的一些文章在社交朋友圈里流传得很广,本书中有将近一半的内容写于过去的这一年间。这一次的结集,继往于青葱,止步于当下,也算是一次长途旅程的即景记录。

如果说这些文字还值得阅读,仅仅在于布罗茨基所提供过的那个理由——“其重要性大多数应归功于产生它们的时刻”。毕竟,这是一个我们参与创造的时代,它一点也不完美,甚而不值得留恋,但是,它真的到来过,而且轰隆隆地裹挟一切,不容任何一个年轻人脱身旁观。

“我们都是精神上的移民。”这是我的职业偶像沃尔特·李普曼讲过的一句话,也许这是每一个国家的观察者所难以逃避的宿命,他一生为美国人瞭望世事,铁口判断,但在内心,却始终难以挥散自少年求学时就已生出的疏隔感。
是为序。

作品鉴赏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第一本散文集】从近年散文作品500余篇中精选59篇,包括关于人生、关于财富、关于商业多重表达。这些文字其中也体现了他从籍籍无名到“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的文脉轨迹。

·【一位财经作家的私人表达】书中吴晓波既用深情地笔触写下给女儿的文字、对人生的感悟,也以相对感性的视角回忆和记录了一些人事,如王石、褚时健、罗振宇、秦朔、何志毅等。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蓝狮子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著作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非小说类),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2014年创办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