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医方集宜-卷之一(丁凤著)

 中风

风为百病之长猝然中之令人迷闷涎潮壅上焦心腑盖由脾胃不和不能收涎故也轻则为感重则为中感则手足缓弱拘挛中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疼痛痰涎壅盛瘫痪不仁舌强不语精神恍惚至于人事不知口噤无汗涎不作声者尚易治焉若夫眼闭口开手足不收汗出如珠发直吐沫面赤气粗喉中涎响声如拽锯或如鼾睡摇头上窜目瞪遗尿此皆恶候药无益矣大抵中风之病须识表里中腑中脏之分治有汗吐下之三法然汗宜少汗下宜少下盖多汗则伤卫多下则损营是故经有汗下之戒焉善疗者错综斟酌而药之思过半矣

 中风

中风辩

迨考近代三子之论与昔人之论不同河涧云中风非中风也由乎将理失宜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阴虚阳实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无用猝倒无知因喜怒思悲恐五志过极热甚火动而作也东垣云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则多此疾壮岁之人罕有也或肥甚者间有之亦由形盛气衰故如此丹溪云西北气寒为风所中诚有之矣东南气溽而地多湿有风者非风病也皆是土湿生痰痰盛生热热甚生风噫予尝究心于三子之论矣河涧主乎火东垣主乎气丹溪主乎湿惟昔人专主乎风三子皆不言风而昔人言之是非将何定乎以三子之言是则昔人非也以昔人之言是则三子非也要以古今之论皆不可偏废昔人言风者以其时恬澹虚无精神内守七情少干饮食澹薄内伤者少惟外来风邪不正之气感之今时则异于是也七情挠其中肥甘悦其口炙爆浓味无厌于时内伤多门所以各执一说而不同昔人之论也为之辩者果因于风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非中风也若风火气湿之殊望闻问切之间岂无辨哉辨为风从风治辨为火气湿从三子治庶乎析理明而无他岐之惑用法当而无不中之剂矣

 中风

病源

外受 内生 血虚 气虚 有痰 有湿 挟火

 中风

金匮论八风之名

偏风 脑风 目风 漏风 内风 首风 肠风 泄风子和云诸风掉眩乃厥阴肝才之用也治以汗吐下三法是以木郁达之之义卢砥镜曰神伤于思则内脱意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于喜乐则皮枯志伤于恐则腰脊难以俯仰皆中风之候也丹溪云中风半身不遂大率多痰中在左属血虚中在右属气虚

 中风

形证

经曰风之中人大要有四一曰偏枯谓血气偏虚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二曰风痱谓神志不乱身无痛处四肢不举一臂不遂三曰风懿谓忽然迷仆舌强不语喉中窒塞噫噫有声四曰风痹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身顽肉浓不知痛痒风多则走注寒多则疼痛湿多则重着在筋则筋屈而不伸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在肉则不仁在骨则隆重是也东垣云中腑者多着四肢有表证而脉浮恶风寒拘急不仁或肢废不举治当宜汗中脏者多不利九窍唇缓失音大便秘结热盛涎潮治当宜下若中血脉之分则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此邪中于经也盖风本为热热盛则风动宜静胜其燥以养阴血阴既旺则风热自潜消矣乃致有失音闷乱痰涎壅盛阻塞咽喉者治当宜吐戴云今人有患暴病猝然仆倒昏迷涎潮痰鸣拽锯证类中风多致不救此非外受风邪之中也由于人之不谨调护素以肥甘悦其口而热郁内生妄以色欲无度而肾水衰亏适因怒动肝火火寡于畏得以上升是水无以降其火也火载其痰胶住喉膈遂致不救而为病之暴也

 中风

脉法

脉诀曰中风之脉迟浮者吉急实大数三魂孤又曰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或浮而滑或沉而滑或微而虚或微而数寸口脉浮而紧寸口脉缓而迟皆中风脉也大抵浮迟者吉急疾者凶

 中风

治法

一猝然奄忽不知人事昏愦僵仆牙关紧急者先宜用搐鼻通天散吹入鼻中候牙开灌以稀涎散生姜汁或虾汁吐痰候其苏醒然后审其脉证的是中风者方以本门药治一中风脉浮恶风寒拘急不仁或肢废不举治当汗宜用 小续命汤加减一中风不可便用风药首先调气如用风药太早致引风入髓难于治理宜用 八味顺气散 乌药顺气散 苏合香丸一中腑外有六经之形证宜用 羌活愈风汤加减或小续命汤加减一中脏内有便溺之阻滞宜用 三化汤 或疏风顺气丸一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滞是血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用舌强不能语宜养血筋自荣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减宜用 大秦艽汤 秦艽半夏汤一痰涎壅盛口眼歪斜不能言语者宜吐用 瓜蒂散 三圣散一左瘫右痪因气血虚而痰火流注于经络也若血虚则痰流注于左而为左瘫若气虚则痰流注于右而为右痪治左宜养血兼以消痰降火治右宜补气兼以清痰化郁 养血宜四物汤为主 补气宜一中风不语因痰邪塞于心肺二经上入机关也宜用 资寿解语汤 或用竹沥汤加石菖蒲一舌强不能转利言语不清舌本强硬或麻宜用 解语豁痰汤 转舌膏 正舌散一人初觉手足指无故麻木或不仁或手足无力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作经曰肌肉蠕动命曰微风必须预先服药以防风患宜用 愈风汤 天麻丸 秦艽半夏汤 八风散一口眼歪斜多因忿怒忧思郁折伤肝忽然而发不可便作风治先宜平肝理气用 牵正散合二陈汤 或火麻丸 芎 散一风痰病多是火热盛风本属阳热盛则风动不可多用热燥之药一中风痰厥喉中作声状如拽锯速用鹅翎蘸桐油入喉中探吐如痰得出可治痰在咽中不吐者难治 或用虾汁灌下亦可吐一中风六脉沉伏体素虚弱及年高之人自利者宜用 三生饮 星香饮一中风发热狂言妄走神昏恍惚健忘失志宜用 牛黄清心丸 或安神丸 辰砂散一中风热甚口舌干燥扬手掷足语言错乱精神昏愦眼不识人宜用 清心汤 凉膈散 或人参败毒散加减一中风痰盛手足不遂语言不利骨节疼痛宜用涤痰汤一大便不通肠胃虚涩宜用 四物汤合三化汤一中风头目昏晕欲倒宜用 天麻汤 芎 汤一中风手足瘫痪宜用 草灵丹 丸一头目昏沉耳鸣鼻塞咽嗌不利宜用 消风散一中风遍身顽麻四肢疼痛宜用 排风汤加秦艽一肥白人患右肢不举是湿痰气虚宜用 二陈汤 合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多服效一黑瘦人患左肢废及妇人多是血虚有火宜用 二陈汤合四物汤加酒黄芩桃仁秦艽姜汁服一中风痰遗尿者属气虚不能收缩膀胱宜补气用黄 人参兼清痰气之药一中风病肢节肿痛名历节风宜用 羌活散 排风汤 虎骨酒 秦艽汤一诸风瘾疹遍身瘙痒如虫行者宜用 胡麻散 清风散一破伤风角弓反张昏 宜用 羌活防风汤 玉真散一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名曰筋枯不治

 中风

治方

治猝风中气忽然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药不能入咽者细辛 猪牙皂角(各等分) 上为细末吹入鼻孔中得嚏则可

 中风

治方

治中风涎潮壅膈气闭不通白明矾 猪牙皂角(等分) 上为细末用滚白汤调服取涎

 中风

治方

治中风中气先用此药陈皮 青皮 茯苓 乌药(各一钱) 白芷(八分) 白术(五分) 甘草 人参(各二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颤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头目昏眩防风 防己 麻黄 芍药 川芎 黄芩(各一钱) 杏仁 桂枝 人参 甘草 附子(炮去皮以上各五分) 姜三片黑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中风先审六经之形证宜续命汤随症加减治之有热者去附子 有汗者去麻黄 有痰作逆者加半夏 无汗者减桂枝 血虚加当归 生地黄远志 骨节疼痛有热去附子 加秦艽 倍芍药 腹中闷胀者加枳壳 枳实 遍身疼痛加羌活秦艽 脚软无力加牛膝 木瓜 石斛 烦而多惊去附子 加犀角 口干烦渴去附子 加麦门冬 天花粉 大便干燥去附子 麻黄 加当归 枳壳 小便赤少去附子 加木通 栀子脏寒下利去防己 黄芩 倍附子 加白术

 中风

治方

治中风中气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先宜服此乌药 陈皮 川芎 枳壳 白芷(各一钱) 甘草 干姜 僵蚕(各二钱) 桔梗(六分)

麻黄(八分) 每贴用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初起不可便用风药宜先服此白术 青木香 朱砂(研细水飞) 乌犀屑 沉香 麝香(研) 诃黎勒(煨取皮) 丁香安息香(另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成膏子) 荜茇 白檀香 香附(各二两) 龙脑(研) 薰陆香(另研) 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 上为末研匀用安息香膏并炼蜜和剂每服时旋丸如桐子大取井水温冷任意下四丸老人小儿服一丸温酒化下

 中风

治方

治中腑外有六经之形证羌活 防风 甘草 蔓荆子 川芎 细辛 枳壳 秦艽 当归 独活 半夏 白芷 芍药白茯苓 薄荷 本方原十五味其余随症加减于后 气虚加黄 人参 枸杞子 血虚加生地黄 熟地黄 杜仲 发热加柴胡 前胡 黄芩 知母 地骨皮 湿多加防己 苍术 浓朴无汗加麻黄 石膏 有汗加桂枝 甘菊花 姜三片煎服

 中风

治方

治中脏内有便溺之阻滞宜服此导之浓朴(姜制一钱) 羌活(一钱) 大黄(二钱) 枳实(炒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四物汤当归 川芎 芍药 地黄四君子汤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中风

治方

治三十二种风七十二般气并中脏内有阻滞白槟榔 郁李仁(去壳) 火麻子 牛膝(各二两) 车前子(一两) 菟丝子(一两五钱酒煮)

十丸渐加至四五十丸任意酒茶送下

 中风

治方

治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滞血弱不能养筋手足不能运用秦艽 川芎 石膏 甘草 当归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芍药 白术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 细辛 又一方去石膏 加威灵仙 每贴用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中风

治方

治手足酸麻及指麻膊足无力举动不便预防偏枯痿 之患橘红 半夏 秦艽 白茯苓 枳壳 白术 当归 川芎 威灵仙 薏苡仁 甘草 黄芩(酒炒) 上部甚加防风 羌活 气虚加人参 下部甚加牛膝 木瓜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痰涎壅盛口眼歪斜不能言语瓜蒂 赤小豆(等分) 上为细末吹入鼻中或水煎服如不吐徐加以吐快为度三圣散 吐药瓜蒂 黎芦 防风 为细末用滚白汤调服即吐水煎亦可。

 中风

治方

治中风舌强不语半身不遂防风 天麻 酸枣仁(去壳各一钱) 羚羊角(六分) 羌活(一钱) 甘草(二分) 官桂(二分) 附子(炮去皮) 又一方无附子有半夏 杏仁 石菖蒲 枳实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服时加竹沥二匙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失音不语秦艽 防风 白附子 独活 竹沥 水二钟 生姜自然汁一酒杯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 螈舌强不语用 凉膈散见后凉膈散加石菖蒲远志胆星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朱砂为衣用薄荷煎汤化下

 中风

治方

治舌本强硬语言不利蝎梢(去毒二钱五分) 茯苓(一两) 薄荷(焙一两) 上为末每一钱生姜汤调下解语豁痰汤橘红 半夏 茯苓 南星 防风 石菖蒲 远志 僵蚕 甘草 枳实 川芎 竹沥 头目眩晕加黄芩 薄荷 血虚大便燥加当归 生地黄 气虚手足软加白术 人参 每贴用水二钟姜汁二三匙同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人初觉手足麻木或不仁无力肌肉蠕动宜先服此药预防之羌活 甘草 防风 当归 蔓荆子 川芎 细辛 黄 枳壳 人参 麻黄 白芷 薄荷甘菊花 柴胡 知母 枸杞子 独活 杜仲 秦艽 黄芩 芍药 石膏 苍术 肉桂地骨皮 生地黄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中风

治方

治口眼歪斜手足不遂人初觉手足麻木不仁亦宜预服之天麻 半夏 芎 橘红 甘草 茯苓 黄芩 白术 僵蚕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姜汤下秦艽半夏汤 方见前 治同上

 中风

治方

治手足麻木肌肉蠕动及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皮肉瘙痒藿香 白芷 前胡 黄 甘草 人参 羌活 防风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薄荷煎汤调下食后服用茶清调下亦可

 中风

治方

治口眼歪斜 合二陈汤用白附子 白僵蚕(炒) 全蝎(去蓝毒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不拘时用温酒调下天麻丸 方见前 治口眼歪斜

 中风

治方

治口眼歪斜芎 天麻(各一钱) 共为末服一钱用姜汤调临睡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六脉沉伏体虚素弱及年高人自利痰涎壅盛口眼歪斜无热者可服南星(生用一两) 川乌(生用五钱) 附子(去皮生用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水二钟姜十片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痰盛服热药不得者南星(三钱) 木香(一钱不见火)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温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发热狂言痰盛心悸恍惚癫狂羚羊角(另研一两) 人参(一两五钱) 龙脑(另研五钱) 白茯苓(一两五钱) 川芎(一两五钱) 防风(一两五钱) 白芍药(一两五钱) 麦门冬(去心一两) 黄芩(一两五钱) 神曲(炒二两) 当归(二两) 犀角(另研一两) 白术(一两) 牛黄(另研二钱) 杏仁(去皮尖炒二两) 雄黄(另研八钱) 桔梗(一两) 黄卷(一两) 甘草(二钱) 山药(七钱)

白蔹(七钱) 麝香(另研一钱) 金薄(为衣) 大枣(七十个去皮核) 上除大枣杏仁金薄犀角羚羊麝香龙脑雄黄另研余为细末入羚羊等药和匀将大枣煮熟捣烂同炼蜜和丸每一两分作十丸用金薄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发热狂言妄走恍惚不安黄连(一两) 生地黄 当归(各八钱) 甘草(二钱) 朱砂(为衣三钱) 一方内加远志(二钱)

辰砂散 用天水散加辰砂研匀灯心汤调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热甚扬手掷足狂言不省人事连翘 甘草 山栀子 黄芩 大黄 薄荷 黄连 朴硝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凉膈散 即清心汤去黄连 治同上

 中风

治方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手足不遂此药肥人服之多效南星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 石菖蒲 人参 甘草 竹茹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头目昏晕欲倒 方见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头目昏晕欲倒 方见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手足瘫痪及破伤风取汗紫背浮萍(七月半采不拘多少)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黑豆淋酒化开热服取汗即去风丹

 中风

治方

治中风手足瘫痪口眼歪斜语涩筋挛久服耳聪目明用 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收采不拘多少九蒸九晒每次蒸用酒蜜水洒之蒸一饭时曝干如此者九次方作为细末用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中风

治方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沉耳鸣鼻塞咽嗌不利及皮肤瘙痒顽麻瘾疹荆芥 甘草 陈皮 藿香 浓朴 人参 茯苓 僵蚕 蝉蜕 羌活 芎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二寸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遍体麻顽四肢疼痛精神错乱痰涎壅盛当归 白藓皮 芍药 肉桂 杏仁 麻黄 甘草 防风 川芎 独活 茯苓 白术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中风

治方

治肢节疼痛羌活 附子 乌药 水钟半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中风历节疼痛瘫痪不仁石斛 防风 虎骨 当归 杜仲 牛膝 川芎 续断 巴戟 金毛狗脊 石楠叶 茵芋叶上 咀用好酒浸一日以慢火煮一时去火气服各药一斤酒十斤

 中风

治方

治同上秦艽 菖蒲 桑寄生 防风 羌活 独活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黄

 中风

治方

治诸风瘾疹身痒如虫行胡麻 荆芥 苦参 何首乌 甘草 威灵仙 一方加防风 牛蒡子 藜芦 菊花 石菖蒲蔓荆子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滚白汤调下

 中风

治方

方见前 治同上

 中风

治方

治破伤风初有表症羌活 防风 川芎 本 当归 芍药 甘草 细辛 地榆 水二钟姜一片煎一钟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破伤风发搐南星 防风(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或童便调下

 中风

治方

治破伤风大汗不止筋挛搐搦白术(一钱五分) 葛根(二钱) 升麻(一钱) 黄芩 芍药(各一钱) 甘草(三分)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风痰壅盛肢节酸疼筋脉拘急南星 防风 全蝎 附子 独活 甘草 水二钟姜七片煎一钟食远服

 中风

治方

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暗风倒仆呕恶痰涎肢痹川芎 芍药 桔梗 细辛 僵蚕 羌活 南星 麻黄 防风 白芷 甘草 生干姜 辰砂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一丸用温酒化下

 中风

治方

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一切风痫等疾仙术 川芎 何首乌 防风 人参 羌活 威灵仙 木香 蔓荆子 白芷 乌药 槐角子麝香 龙脑 朱砂上为细末用麻黄熬膏和捣千下每丸重一钱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临睡用热酒擂碎调下

 中风

治方

治感风头目昏眩痰涎壅盛咳嗽鼻塞声重前胡 羌活 麻黄 茯苓 川芎 黄芩 甘草 枳壳 细辛 蔓荆子 石膏 菊花 防风薄荷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一切风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头面生疮咽痛目赤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 麻黄 连翘 朴硝 石膏 黄芩 桔梗 滑石甘草 荆芥 栀子 白术 有痰加半夏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风

治方

治一切风毒及疮疹疠风筋骨挛痛川芎 白芷 甘草 麻黄 僵蚕 陈皮 枳壳 乌药 桔梗 防风 没药 乳香 当归水二钟姜五片葱白二寸煎八分服取汁

 中风

治方

治大风遍身瘾疹瘙痒麻木胡麻子 牛蒡子 枸杞子 蔓荆子 白蒺藜 栝蒌仁 苦参 防风(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一两五钱入轻粉一钱拌匀每服一钱用茶清调服

 中风

治方

治疠风疥癞大风子(一斤去壳) 全蝎(一两五钱) 蝉蜕(二钱五分) 当归尾(五钱) 防风(二两)

白僵蚕(二钱五分) 苦参(二两) 羌活(二两) 独活(一两)

大黄(五钱) 乌梢蛇(二两) 荆芥(二两) 川芎(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用白米饭捣烂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茶清送下

 中风

治方

治痛风历节风痛作肿发热秦艽 羌活 防风 酒芩 陈皮 茯苓 当归 威灵仙 甘草 半夏 薄桂 苍术 木瓜

 中风

治验

一男子年五旬外患中风不语形盛火旺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药不能入以蒺藜根炒黄为末用牙皂煎汤调灌入鼻孔中过一二时辰随吐痰涎半斗方得作声后用涤痰汤数服遂安一妇人年逾六十形肥盛右手足麻软无力不能举动舌本强硬此湿痰为患用苍术威灵仙熬膏和

 附类狂心风

病源

丹溪云大率多因痰结 郁怒 风热 中邪 夫癫狂之病亦名心风盖为惊忧郁怒心受风邪或因思想以逆其气或因心虚以中其邪而有积热生痰结于心肺之间以致神不守舍精神恍惚妄言狂叫歌笑不已骂詈奔走甚则不避亲疏举止失常此皆痰迷心窍而然也若证见一二速当求治否则经

 附类狂心风

形证

经曰癫病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言不休是也此患盖因痰热热盛而类风也故名心风治宜顺气降火豁痰养心甚则大吐以去其痰或大下以通其气使痰清而心自宁矣

 附类狂心风

脉法

丹溪曰风狂之脉虚浮者易治实大者难痊 重阳者狂谓阳部中有见洪大滑数之脉者是重阳脉也病必发狂 重阴者癫谓阴部中有见沉涩微短之脉者是重阴脉也病必发癫脉诀云寸口滑疾痰蓄于心发为心风又曰中邪之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

 附类狂心风

治法

一癫风狂病先量人元气虚实得病久近用药庶不混治亦无差失一狂病眼斜妄言狂走形盛气实者先宜吐痰用藜芦散 三圣散一心风是心受邪热精神昏乱狂笑多言此因积想以动心火而生热热盛生痰宜用 清心养神汤追风祛痰丸一狂风形实叫骂奔走不识亲疏形体不避宜大下之用 滚痰丸 泻心汤 保命丹一癫狂痰盛不识人歌唱不已神昏狂乱不避水火先宜吐痰后用 定志豁痰汤 牛黄清心丸一风癫病发则目瞪作吐耳如蝉鸣此心虚血少宜养心化痰用 养心汤一因惊怒发病狂乱无时神不守舍恍惚不宁宜用 引神归舍丹一心风狂乱日久吐下之后心胆虚怯语言不定神衰脉弱宜用 补心汤合 温胆汤一气心风因恼怒郁结日久生痰邪于心肺妄言狂叫胸闷乱不饥目常斜视而语中多怒此肝气伤于心经宜用 平肝顺气汤一心风邪病须用灸法

 附类狂心风

治法

藜芦散 治狂病吐药藜芦 白矾 猪牙皂角 雄黄 瓜蒂 上为细末水调服三圣散 吐药 方见前中风门清心养神汤 治心风精神昏乱狂笑多言黄连 郁金 南星 生地黄 天麻 茯神 陈皮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追风去痰丸 治诸风痫暗风防风 天麻 僵蚕(炒去丝嘴) 白附子(煨各一两) 全蝎(去蓝毒) 木香(各五钱) 朱砂(七钱五分另研为末) 牙皂 白矾 半夏(汤泡七次六两作末一分姜汁作曲一分皂角洗浆作曲) 南星(三两一半化白矾水浸一半用皂角浆浸共一宿) 上为末用生姜汁打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临卧用姜汤或薄荷汤送下滚痰丸 方见痰门 治同上泻心汤 治狂风形实骂詈奔走宜下之枳实 黄连 大黄 黄芩 栀子 朴硝 薄荷 甘草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保命丹 方见小儿门 治同上定志豁痰汤 治癫狂痰盛不识人歌唱不已陈皮 半夏 南星 茯苓 枳壳 黄连 远志 甘草 石菖蒲 防风 薄荷 黄芩 水二钟牛黄清心丸 方见前中风门 治同上养心汤 治风癫人参 当归 生地黄 半夏 陈皮 茯神 天门冬(去心) 甘草 竹茹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引神归舍丹 治惊怒发病神不守舍朱砂 白附子 雄黄 胆星 生甘草 上为末用猪心血和丸如○大每服二十丸用萱草根煎汤下补心汤 治心风狂日久吐下之后心胆虚怯茯神 生地黄 远志 酸枣仁 麦门冬 当归 人参 柏子仁 川芎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平肝顺气汤 治气心风因恼怒郁结此肝气伤于心经宜用此平之青皮 青黛 陈皮 茯神 川芎 甘草 柴胡 黄连 龙胆草 半夏 枳实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温胆汤 治同补心汤合用枳实 橘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竹茹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服灸法 缚两手大拇指甲合缝灸之及 间使人中合谷俱宜灸

 附类狂心风

治验

一人患疯狂日久语言狂妄不肯服药予思顽痰郁结药不能入何以去非大吐其痰不得保全以桐油和面纳入砂糖做成饼子焙香与食数饼少顷吐出顽痰如胶者盈盆昏睡一日方苏大势已定后用调养胃气之药旬日而安

 中寒门

病源

寒为杀厉之气水凝气结万类深藏冬则见之善摄生者事身周密则不犯此若夫体虚之人调护失宜为寒所袭猝中人五脏经曰阴受之则入脏其症忽然猝仆不省口噤失音肢冷强直洒洒恶寒翕翕发热脐腹痛甚吐逆冷气浑身冷汗六脉沉迟皆是候也或有甲青舌卷卵缩者难治盖人以肾为根本肾水也阴也其性寒惟寒则伤肾肾气一虚外邪交作所以舌卷甲青而莫收疗治之功也甚哉肾乎其或养之不充不特冰霜之时有寒以入之虽于暑月冲风卧地寒亦自皮肤而入经络自经络而入脏腑病亦生焉故曰人以肾为根本也其或口噤急痛厥逆昏迷谓之中寒治宜理中四逆温之头痛恶寒拘急腹中微痛谓之感寒治宜五积正气散之又有如 痛唇青肢冷而危急者可速灸脐下丹田穴以肢暖为度噫治斯候者酌其轻重而随变以应之斯可矣

 中寒门

形证

戴云中寒为身受肃杀之气或口伤生冷之物因胃大虚肤腠空疏猝中而即病也其症手足逆冷身倦息微心腹疼痛六脉沉细或虽热亦不渴倦于言动者是也宜急温之迟则不救矣此与伤寒热病若似而实不同如水火然不可得而同治误则杀人寒之伤人有感有中感者微而中者甚中者中也寒入五脏令人脐腹绞痛四肢逆冷六脉沉迟身如被杖吐利冷汗此中寒之阴症也甲青舌卷卵缩者难治有如头疼腹痛洒洒恶寒翕翕发热吐逆冷汗此感寒症也

 中寒门

脉法

脉经曰沉迟为寒沉者重按至骨脉来三至为迟此寒冷所中之脉也又曰沉紧心中逆冷痛沉而有力者易治无力者难痊

 中寒门

治法

一寒症恶寒发热腹痛恶心肢冷自汗宜用 五积散 正气散一寒气结于肠胃之间令人四肢逆冷呕吐腹痛或泻脉沉宜用 理中汤 四逆汤一寒气客于胃脘气逆作呕胀吐肢冷宜用 治中汤 姜附汤一虚寒无阳胃弱呕吐宜用 沉附汤一中寒脉沉紧胃中作痛胸膈饱胀手足逆冷身体拘急宜用 温中汤 理中汤 或理中丸

 中寒门

治方

治寒症腹痛肢冷恶寒发热自汗白芷 陈皮 浓朴 甘草 桔梗 枳壳 半夏 苍术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干姜官

 中寒门

治方

治寒冷所伤憎寒恶风呕吐半夏 浓朴 甘草 白术 陈皮 藿香 水二钟姜三片黑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寒门

治方

治寒中五脏口噤失音四肢逆冷心腹痛甚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寒门

治方

治阴寒腹痛甘草 干姜 附子 水二钟煎六分不拘时服

 中寒门

治方

治寒气攻心吐逆作痛即理中汤加青皮 陈皮 水引同

 中寒门

治方

治虚寒伤胃呕吐作痛附子(炮一钱) 沉香(五分) 白术(二钱) 干姜(炮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热服

 中寒门

治方

治胃寒吐逆作痛干姜 附子(俱炮等分)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寒门

治方

治寒伤中脘作胀疼呕吐丁皮 浓朴 干姜 白术 陈皮 丁香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二根煎八分服

 中寒门

治方

方见前 治同上

 中寒门

治方

即理中汤料作末用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汤化下

 中寒门

治方

治三阴中寒一切腹痛四肢逆冷自汗脉微 食盐(四两) 麦麸(二升) 葱白(二十根细切) 上三件入水一钟拌匀分作二次于锅同炒极热用布包热熨脐上如冷更易一包冷则再加水炒根据前用

 中暑门

病源

暑者夏之令也火热之气行于天地之间斯时也人能谨谨不妄作劳精气内固饮食和调则暑热之邪自不能伤若夫辛苦之人日中之劳苦饥饿以远行使暑热之邪乘虚而入乃中热之病亦名中其症头痛发燥热大渴引饮此动而得之有余之热病也治宜清解设或安逸之人避暑于深堂乘凉于大厦使阴寒之气郁 于内不能发越乃中暑之寒病其症恶寒拘急肢节烦痛发热无汗此静而得之乃表虚之寒症也治宜发散又有热伤元气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言语身热心烦食少自汗乃暑伤元气之病也治宜补养盖暑病有三曰冒曰伤曰中治各不同临病之际宜分辨轻重而求治焉

 中暑门

形证

暑之为病有伤暑有中暑有冒暑冒暑者胃与大肠受之其症恶心呕吐腹痛水泻伤暑者热伤肌肉其症身热头痛面垢烦躁身如芒刺口干作渴中暑者热伤肺金其症身发寒热自汗咳嗽四肢痿弱五心烦热症虽有三热则一而已矣又有夏月猝倒不省人事手足逆冷名为暑风因相火发动痰饮阻塞心窍故手足不知而猝倒也

 中暑门

脉法

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又曰伤暑脉缓伤暑脉弦细芤迟皆虚脉也浮缓无力冒暑之脉弦细芤迟伤暑之脉微弱隐伏中暑之脉

 中暑门

治法

一伤暑玄府开张暑气盛行热伤肌肉头疼身热烦躁呕吐不宁面垢大渴宜用 白虎汤加干葛麦一伤暑烦躁不眠小便不利宜用 五苓散一伤暑与中热少异一中热因辛苦日中劳役其病苦头疼发燥热不恶寒大渴引饮宜用 白虎汤加竹叶 人参麦门冬一中暑因静而中头痛恶寒拘急咳嗽无汗恶心胸满身热倦怠宜用 六和汤一冒暑因元气不足之人脾胃气弱不能运化水谷暑湿相搏其症头晕恶心恶寒发热吐泻胸膈不利宜用 二香散一暑伤元气经曰炅则泄暑热之气脾肺受伤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言语胸满气促身热心烦小便黄数大便溏频食少自汗或渴体重宜用清暑益气汤一呕吐腹痛泄泻宜用 胃苓汤一头痛自汗脾胃不和宜用 十味香薷饮一预防却暑毒宜用 香薷饮一暑病烦渴胃中有热宜用 益元散一夏月病暑身如火燎若有芒刺在背心烦作渴自汗此乃热伤肌肉宜用 白虎汤加人参 黄麦门冬 天花粉 黄连 柴胡一暑月因饮冷卧风偶病腹痛四肢冷逆吐泻脉微宜用 附子理中汤一夏月忽然猝仆不省人事盖体素虚有痰痰因火动故猝倒也脉必虚浮名曰暑风宜用 香连橘半汤一暑风猝仆昏沉宜用 蒜捣水灌即苏

 中暑门

治方

治伤暑头疼身热烦渴呕吐面垢大渴石膏(七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中暑门

治方

治伤暑烦躁不眠小便不利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官桂 上为细末姜枣汤调服水煎亦可

 中暑门

治方

治因静中暑咳嗽头痛恶寒拘急恶心胸满身热倦怠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参 赤茯苓 藿香叶 木瓜 香茹 白扁豆 浓朴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中暑门

治方

治冒暑头疼发热吐泻陈皮 藿香 浓朴 苍术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香茹 桔梗 茯苓 甘草 白扁豆半夏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暑门

治方

治暑伤元气精神短少懒于言语胸膈饱闷气促身热心烦黄 苍术 升麻 白术 人参 神曲 甘草 陈皮 黄柏 麦门冬 当归 干葛 泽泻青皮 五味子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暑门

治方

治暑月腹痛吐泻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官桂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暑门

治方

治冒暑头疼自汗脾胃不和香薷 人参 陈皮 白术 黄 白扁豆 甘草 浓朴 木瓜 赤茯苓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香薷饮 预防暑毒并一切暑气香薷 浓朴 白扁豆 甘草 水煎冷服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加乌梅一个同煎服亦好

 中暑门

治方

治伤暑烦渴胃中有热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凉水调服加辰砂名辰砂益元散

 中暑门

治方

治暑月饮冷卧风腹痛四肢逆冷吐泻脉微即理中汤加附子煎服(理中汤方见中寒门)

 中暑门

治方

治夏月忽然猝仆不省人事防风 黄连 木香 陈皮 半夏 香薷 茯苓 白术

 中暑门

治方

治伏暑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五苓散加人参 柴胡 麦门冬 水二钟灯心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暑门

治方

治暑伤元气四肢困倦手指麻木黄 甘草 升麻 芍药 人参 五味子 柴胡 水二钟煎六分不拘时服

 中暑门

治方

治热伤肌肉身如芒刺烦躁作渴自汗脉数人参 黄 知母 石膏 黄连 天花粉 甘草 柴胡 麦门冬(不用引子)

 中暑门

治方

治日中劳苦头疼壮热石膏 人参 麦门冬 甘草 知母 竹叶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暑门

治验

一人于暑月日中劳苦忽然晕仆其气将绝予思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是中暑晕厥之候也速移病者于阴处徐以温汤灌之尚有微息仍煎生脉散灌之方醒一新妇于暑月偶患腹疼肢冷脉微不能言语众作阴寒症治七日不解惟唇红面赤后命以凉水饮二小杯即醒能发声此因暑伏心气故不发声仍用麦冬饮子数服而安

 中湿门

病源有外受有内生

湿乃地之体风雨蒸气流行于四时而于秋则为正令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盖湿本属土脾主肌肉故也或为风雨所袭或卧卑湿之地或感山岚蒸气皆令人一身尽痛身目俱黄肢体沉重不能转侧声如瓮中出此皆外气而受之也外气郁久变而为热湿热伤血不能养筋故大筋 短而为拘挛小筋弛长而为痿弱矣又有内伤生冷湿面醪酪灸爆浓味伤于脾土脾受怫郁湿热之气不能发越而为肿满经曰因于湿首如KT 此由内伤而致也大抵湿病有热有寒又当以脉证辨之若脉数小便赤引饮身热者为湿热宜清利之脉沉濡而小便清大便泄身痛不热者宜温补之按气察色切脉酌方则疾可以瘳矣

 中湿门

形证

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或卧卑湿之地或感山岚蒸气令人一身尽痛身目俱黄肢体沉重此外气之所伤也又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其症 肿体重腹胀浮肿肉如泥按之不起小便不利此因内伤而受之也从外而受者宜汗从内而致者宜疏通渗泄又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谓开鬼门洁净府此治湿之大略也

 中湿门

脉法

经曰中湿之脉沉濡而弱浮而缓者湿在表也沉而缓者湿在里也

 中湿门

治法

一湿症脉沉数而小便赤少作渴而为湿热宜清利之佐以柏皮酒芩之类一湿症脉沉濡小便清大便泄身疼不热宜温暖之佐以附子姜桂之类一湿病身目俱黄内热小便赤少宜用 五苓散加茵陈一肾气虚弱之人当风取凉久卧湿地腰背拘急筋挛骨痛脚膝冷痹行步艰难宜用 独活寄生汤当归活血汤一内伤脾气浮肿者宜用 五苓散 五皮汤 橘皮汤一湿症身重痛胸不快恶心大便溏宜用 除湿汤一因风雨卑湿感受浑身重痛腰冷如坐水中此为肾着宜用 肾着汤 渗湿汤一受寒湿腰痛者宜用 生附汤一六七月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湿热相合而刑庚金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行两足欹侧宜用 清燥汤一项似拔腰似折头疼脊强宜用 羌活胜湿汤

 中湿门

治方

治感气湿腰背疼痛脚膝冷麻无力拘急筋挛独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熟地黄 茯苓 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甘草 当归 芍药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中湿门

治方

治人年老腰胯冷痛不能举动夜痛尤甚左脉微弱此血衰之故当归 芍药 川芎 牛膝 玄胡索 乳香 没药 肉桂 甘草 熟地黄 水二钟姜三片不拘时服

 中湿门

治方

治湿病足肿泄泻小便不利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官桂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湿门

治方

治受湿浮肿腹胀大腹皮 五加皮 地骨皮 伏苓皮 生姜皮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湿门

治方

治内伤脾气浮肿槟榔 茯苓 官桂 白术 泽泻 橘皮 甘草 木香 滑石 猪苓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中湿门

治方

治湿症身重痛胸不快大便溏半夏 浓朴 苍术 藿香 陈皮 茯苓 白术 甘草 水二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八分前服

 中湿门

治方

治肾虚腰重如坐水中干姜 甘草 茯苓 白术

 中湿门

治方

治坐卧卑湿或风雨蒸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小便涩大便滑白术 干姜 芍药 附子 茯苓 人参 桂枝 甘草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中湿门

治方

治受湿腰胯疼痛附子 牛膝 浓朴 干姜 白术 茯苓 甘草 苍术 杜仲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中湿门

治方

治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行两足欹侧苍术 黄 五味子 白术 陈皮 当归 黄连 麦门冬 神曲 甘草 人参 黄柏生地黄 猪苓 泽泻 柴胡 升麻 白茯苓 不用引食远服

 中湿门

治方

治项似拔腰似折头疼脊强羌活 独活 本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甘草 湿重加苍术 不用引食远服

 中湿门

治方

治患湿热历节作痛痛处红肿身微发热秦艽 羌活 当归 防风 茯苓 黄芩(酒炒) 薄桂 防己 独活 甘草 柴胡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湿门

治方

治形肥人患右胯疼痛恶心不食此湿痰为病苍术 半夏 南星 陈皮 牛膝 白芥子 当归 羌活 茯苓 甘草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中燥门

病源

内经曰诸涩枯干涸劲皱揭皆属于燥原病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燥湿少异故火热盛则

 中燥门

形证

丹溪曰皮肤皱揭折裂血出大痛或肌肤燥痒皆火燥肺金燥之甚也

 中燥门

脉法

脉紧而涩 浮而弦 芤而虚

 中燥门

治法

燥是火热因火盛伤金宜用血药以四物汤减川芎加天花粉 麦门冬 黄柏之类以润其燥一血虚肺燥皮肤折裂及肺痿宜用 天门冬膏一治诸燥宜用 白蜜同生地黄汁调服一口燥舌干肌肉消瘦宜用 和血益气汤一肤燥津涸口干宜用 辛润缓肌汤一大便燥结肠胃干涸宜用 润燥汤 润肠丸通幽汤

 中燥门

治方

治肺燥有痰咳血及皮肤干燥天门冬 新掘者不拘多少去皮心用将此一味净洗细捣取汁滤去渣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用滚白汤调下

 中燥门

治方

治口燥血干肌肤消瘦柴胡 甘草(生炙俱用) 麻黄根 当归尾 知母 羌活石膏 生地黄 汉防己 黄连 黄柏 升麻 红花 桃仁 杏仁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燥门

治方

治肤燥津涸口干生地黄 细辛 石膏 黄柏 黄连 熟地黄 知母 柴胡 升麻 防风 生甘草 杏仁荆芥 小椒 桃仁 当归身 红花 不用引 食远服

 中燥门

治方

治大便燥结肠胃干涸当归(二钱) 芍药 生地黄(各一钱) 大黄(一钱) 桃仁(去皮尖一钱) 熟地黄(一钱)

不用引食前服

 中燥门

治方

治同上桃仁(去皮尖) 麻仁(各一两) 归梢 煨大黄 生地黄 枳壳 羌活(各五钱)

上除二仁另研余为末炼蜜丸白汤送如风加皂角(煨去皮) 秦艽如脉涩

 中燥门

治方

治同上当归 桃仁 生地黄 熟地黄 升麻 红花 甘草

 中燥门

治方

治血少肤燥搔之有屑作痒出血手足枯瘦生地黄 熟地黄 川归 黄 蒌仁 天门冬 麦门冬 红花 升麻 甘草 五味子片黄芩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火门

病源

内经曰诸热瞀螈暴喑昏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肿痛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痒喉闭耳聋耳鸣涌溢吐食目昧不明 螈暴病暴死皆属于火丹溪云人具五行各一其性惟火也心为君火而又有相火焉寄乎肝肾二脏之间经所谓二火也诸动属火五者之性感物而动经所谓五火也相火易起五火相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中火门

形证

气有余便是火气从左边起者肝火也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气从脚下起入腹者虚极也烦而渴者肺火也渴而能食者胃火也手心发热郁火也烦燥发热者气随火升也亦三焦火也人壮气实癫狂者实火也人虚气衰发热烦躁者虚火也

 中火门

脉法

脉浮数而无力者虚火也脉沉实而大者实火也洪数见于左寸为心火见于右寸为肺火见于左关为肝火右关为脾火两足为肾经命门之火男子两足洪大者必遗精阴火胜也

 中火门

治法

丹溪云阴虚火动者难治 郁火可发看在何经轻者可降重者则随其性而消之 实火可泻虚火可补 小便降火极速一火盛者不可骤用寒凉之药必须温以散之一饮酒之人发热者难治不饮酒之人因酒发热者亦难治一轻手按之热甚重手按之不甚此热在肌表宜用地骨皮麦门冬之类一重手按之热甚而烙手轻手按之不觉热此病在肌肉之内宜发之用 东垣升阳散火汤 或火郁汤之类一阴虚发热者宜用 四物汤加炒黄柏是降火补阴之妙剂 补阴丸一手心发热者是火郁土中宜用 火郁汤加炒栀子一实火可泻宜用 黄连解毒汤 三黄丸 此苦寒泻实火一虚火可补宜用 参术黄 甘草之类 此甘温能泻虚火一四肢发热肌肉髓筋困热如烙扪之烙手此阳气郁遏于土中火郁则发之宜用 升阳散火汤泻阴火升阳汤

 中火门

治法

泻心火 黄连泻肝火 黄连 人中白 柴胡泻脾火 白芍药泻肺火 山栀 枯黄芩 麦门冬泻胃火 软石膏泻肾火 黄柏泻小肠火 木通泻膀胱火 黄柏 细辛泻肝胆火 黄连(用猪胆汁拌炒)

泻五脏之郁火 青黛泻无根之游火 玄参 山栀子仁炒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出其性能屈曲下行

 中火门

治方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肉热如火燎扪之烙手此火郁于土中升麻 干葛 独活 羌活 防风 柴胡 甘草 人参 芍药 不用引不拘时服

 中火门

治方

治五心烦热或气血虚而得之或胃虚食冷郁遏阳气于土中羌活 升麻 葛根 芍药 人参 柴胡 甘草 防风 葱白 不用引煎服

 中火门

治方

治阴虚发热黄柏(盐酒炒半斤) 知母(酒炒) 熟地黄(各三两) 龟板(酥炙四两) 白芍药(炒) 陈皮牛膝(各二两) 锁阳 当归(各一两五钱) 虎胫骨(酥炙一两) 上为末酒煮羊肉丸盐汤下冬加干姜五钱

 中火门

治方

治实火并一切火热狂躁心烦口燥咽干目睛赤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火门

治方

治三焦火盛消渴并实火大黄 黄连 黄芩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滚白汤化下升阳散火汤升麻 干葛 独活 羌活 防风 柴胡 甘草 人参 芍药 不用引不拘时服

 中火门

治方

治肌体烦热面赤痰盛右脉虚浮羌活 甘草 黄 苍术 升麻 柴胡 人参 黄芩 黄连 石膏 不用引煎服

 中火门

治方

治发热癫狂烦躁面赤咽痛栀子仁 大青 知母 升麻 黄芩 赤芍药 石膏 杏仁 柴胡 豆豉 生甘草 不用引

 中火门

治方

治浑身壮热脉长而滑阳毒发渴地骨皮 茯苓 柴胡 黄芩 知母 生地黄 石膏 羌活 麻黄 姜三片不拘时服

 中火门

治方

治实火烦热作渴大黄 朴硝 甘草 连翘 栀子 黄芩 薄荷 水二钟淡竹叶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火门

治方

治风热蕴积时发惊悸搐搦神昏不宁营卫壅滞头目昏眩肠胃燥结躁扰狂越火热等症当归 龙胆草 栀子(炒)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一两) 青黛(五钱) 芦荟(五钱) 木香(二钱) 麝香(二分) 青皮(一两) 上为细末用神曲作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滚白汤

 中火门

治方

治三焦火热寐汗切牙睡语悸惕溺血淋闭烦热口疮咽痛大黄 黄芩 黄连 黄柏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滚白汤送下

 中火门

治方

治肝火川黄连(不俱多少用姜汁炒紫色) 上为末用粥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滚白汤送下左金丸 泻肝火黄连(六两) 吴茱萸 上为末用粥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中火门

治方

治胃火并食积痰火软石膏 为细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汤送下滋肾丸 降肾火黄柏(酒拌炒二两) 知母(酒浸二两) 肉桂(一钱不见火)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中火门

治方

治阴火方见虚门

 痛风门

病源

大率有痰 有风热 有湿热 有血虚痛风者百节走痛古方谓之历节风是也

 痛风门

形证

痛风者是百节走注疼痛或痛处作肿或发热手足不能举动谓之历节风是也盖因感受风湿之邪郁于经络入而生热津化为痰治当分其上下辨其风湿以豁痰养血痰自瘳矣

 痛风门

脉法

风热脉浮数 湿热脉沉数 湿痰脉沉滑 血虚脉濡弱

 痛风门

治法

一因风而作痛者宜用 小续命汤加减一因湿而作痛者宜用 当归拈痛汤 苍术复煎散一因痰而作痛者宜用 二陈汤加减一因血虚而作痛者宜用 四物汤加减 或当归活血汤一痛因上中下用药○上部多从于风治用风药 川芎 防风 羌活 独活 威灵仙之类○中部血虚宜用养血活血之药 当归 生地黄 桃仁 乳香 红花之类○下部多从于湿治用湿药 苍术 木瓜 牛膝 薏苡仁 防己之类一痰饮为痛宜用 活痰顺气之药 陈皮 南星 半夏 白芥子之类一湿热为痛宜用 酒黄芩黄柏之类一湿寒为痛宜用 官桂附子之类一肩脊痛不能回顾者是太阳经气郁而不行宜用风药以散之宜用 防风通圣散一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宜用 羌活胜湿汤一凡肢节痛必须用薄桂引至疼痛之处或用酒炒方得入经络

 痛风门

治方

治因风作痛加减用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芍药 防己 川芎 杏仁 甘草 肉桂 附子 防风 姜三片煎服

 痛风门

治方

治因湿作痛当归 知母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苦参 人参 葛根 升麻 茵陈 黄芩 羌活甘草 防风 苍术

 痛风门

治方

治因痰作痛加减用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痛风门

治方

治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羌活 独活 本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甘草 湿重加苍术

 痛风门

治方

方见中风门 治血虚作痛加减用

 痛风门

治方

方见湿门 治同上

 痛风门

治方

治湿作痛苍术(二两) 羌活 升麻 泽泻 柴胡 本 白术 黄柏 红花 先将苍术用水煎熟去渣方入各药再煎一二沸服

 痛风门

治方

治脊肩痛不能回顾羌活 独活 本 防风 甘草 川芎 蔓荆子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痛风门

治方

治走注疼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草乌 苍术 白芷 乳香 没药(各三钱另研)

当归 牛膝 上为末酒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

 痛风门

治方

治走注历节诸风草乌(去皮二两) 熟地黄(或生者) 南星 半夏曲 僵蚕 乌药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痛风门

治方

治痛风肢节疼痛作肿发热秦艽 羌活 陈皮 威灵仙 黄芩(酒炒) 当归 茯苓 半夏 防风 防己 牛膝 木瓜薄桂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痹门

病源

有风 有寒 有湿 有痰 有死血痹凡有五 皮痹 脉痹 骨痹 筋痹 肌痹痹之为病盖由体虚之人腠理空疏为风寒湿三气浸入皮肤筋脉骨肉之间不能驱散留滞于内而为痛也寒多则掣痛风多则引注湿多则重着是也

 中痹门

脉法

浮涩而紧痹之脉也

 中痹门

治方并方

治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防风 甘草 当归 茯苓 杏仁 官桂 黄芩 秦艽 干葛 麻黄 水二钟酒一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痹门

治方并方

治痛痹四肢疼痛拘挛浮肿茯苓 桑皮 川芎 防风 官桂 芍药 麻黄 水二钟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痹门

治方并方

治五痹片姜黄 羌活 防己 甘草 白术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痹门

治方并方

治手足冷痹腰腿沉重及身体烦疼当归 赤芍药 黄 防风 羌活 甘草 片姜黄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痹门

治方并方

治血虚历节风痛羌活 附子 秦艽 官桂心 木香 骨碎补 川芎 当归 牛膝 甘草 桃仁 防风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痹门

治方并方

治痰饮留滞手足麻痹茯苓 半夏 甘草 枳实 陈皮 薄桂 南星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发表评论